《碎夢大道》藉著故事,再次確認自己是誰

文/陳夏民(逗點文創總編輯)

碎夢大道【完整版】立即購買

失憶偵探、夜店圍事、都更抗爭、政治陰謀,最後還有超能力——《碎夢大道》有著容易失控的危險設定,臥斧卻把這些戲劇化的元素,巧妙縫合成一個有機的、與我們生活緊密相扣的精采小說,成功展現一名小說家該有的專業素養。令人感動的,是我們看見一名說故事的人,除了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也不忘把故事的航道導入現實生活的暗角,讓讀者隨著虛構的敘事目睹真實的荒謬,得以正視這一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骯髒事兒,並決定像故事中的失憶偵探一樣,採取行動。 

文/譚光磊(版權經紀人)

長久以來,我一直想知道歐美的冷硬派偵探小說筆法,若與台灣本地的社會現實有所結合,會激迸出什麼樣的火花。紀蔚然老師的《私家偵探》提供了一種可能,那是知識份子的憤世嫉俗。不藍燈的《聽著雨聲告別》是另一種可能,那是初老男子對夢想的緬懷與傷逝。現在,臥斧用《碎夢大道》向我們揭示了台灣冷硬黑色書寫的全新面貌:一種看似虛構(故事發生在無名的「這城」裡)但實際上更貼近現實當下的虛無和悲傷,一首由政客、舞孃、黑道、酒保、私家偵探在城市拆遷的廢墟上共同演出的輓歌。  

本文收錄於《犢月刊 NO.15》,歡迎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