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的群眾力量

文/大麥町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Lino Gambella

藍芽智慧手錶Pebble、進擊的太白粉(Attack on Flour)路跑活動、美國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以及最近正如火如荼展開的「割闌尾計劃 Appendectomy Project」,不知道大家猜不猜得出,這幾件看似南轅北轍的事件之間有什麼關聯?

答案揭曉,它們其實都是群眾募資的產物。

雖然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概念,直到這些年來,才開始被熱烈地討論,而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也於焉誕生。不過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因建造自由女神底座的經費短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就曾在他創辦的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上,向群眾募款,最終募到超過十萬美元,並有超過十二萬紐約市民參與,其中多數的捐款都沒超過1美元,而這事件,也可視為群眾募資的雛型之一。

我也時常會瀏覽國內外的群眾募資平台如FlyingV嘖嘖ZeczecKickstarterindiegogo等,並贊助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及計畫。就我個人的角度看來,群眾募資的優勢在於,它消除了創意發想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障礙與隔閡。創意發想者需要資金才能將之付諸實現,而消費者希望擁有好的產品或活動,在群眾募資尚未成為風氣之前,創意發想者必須在草創初期,四處尋求資金贊助,等到資金到位後,才能生產出產品,並讓消費者購買。在這段期間內,就不知有多少有意思的計畫,因為缺乏投資者的青睞,而胎死腹中。感謝群眾募資概念的誕生,消費者就可以在產品初期以實際行動支持自己所想要的產品,而製作團隊也能夠取得到位的資金,甚至從贊助者的回饋裡,獲得更多實際的消費者建議,進一步改善產品的缺點。

而默德威娜.瑞絲摩格的這本《群眾募資第一本實戰寶典》,可說是所有希望透過群眾募資,將自己的創意與構想付諸實現的團隊或個人必讀的一本書。默德威娜.瑞絲摩格身為一名天使投資人,更是歐洲創投資訊網站「天使新聞」(Angel News)的創辦者暨執行長,她豐富的創投經歷,加上她為了撰寫本書而蒐集許多新創團隊、募資者、投資人的建議與經驗,使得本書不只是一本實用且扎實的群眾募資工具書,也可以讓希望藉由群眾募資創業的創業家,能從作者所蒐集的案例中,學得其他案例的成功之處,並應用在自己的創業計畫中。

在創業風氣興盛的當下,如果又希望透過群眾募資,將理想付諸實現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必備的群眾募資工具書。也建議搭配Paypal的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新書《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以及由矽谷育成中心Y Combinator於史丹佛大學開設的線上課程「How to Start a Startup」,相信能從這些具豐富創業經驗的人身上,獲得不少的啟發。若想讀一讀台灣本土群眾募資的案例,那麼就別錯過《flyingV:我挺,你做得到》這本由台灣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從30個成功案例,為你解密群眾募資達標的15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