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嗅著《A贏的地味》 顏艾琳召喚鄉愁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秋”
文/顏艾琳
小小女孩站在嘉南大圳上,剛過肩的鵝軟細髮被風梳扯,她看著灰藍色的天空無限延伸,眼下的農田似乎追著天空跑去,上下兩者在極遠處交集成一線。
木麻黃掉下細細如雨的針葉,和毛毯球一般的褐色果仔,落在她的身上、髮上。彷彿被什麼喚醒、或者是打開,三、四歲的小女孩問自己,也問眼前偉大的天地:「我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廣袤的嘉南平原上,她凸出在圳上的身子,同時渺微亦同時無限被放大……
這是我個人對臺南的鄉愁。每一個遊子離開家鄉時,其實也都把對鄉土的眷戀化為一粒種子,埋在身體裡,在天涯海角流浪。
十幾年的寒暑,不算長,卻是一個詩人永遠的記憶寶盒,裝著閃亮卻蒙塵的玻璃珠,只待我從中取出,重新讓它滾動……我這次將抓起一大把,放入我的口袋,一邊舔著麥芽棒棒糖、梅子糖,打開情人糖過於華麗的包裝,兩顆不同口味的一起含在嘴裡,看看會變成什麼味道?然後爬上百年老榕學一次猴子嬉戲;或是看著飛機想像自己未來會去哪裡旅行;或赤腳跑在甲中國小的紅土操場;或是夏夜裡一群小孩睡在一塊兒,聽我胡謅瞎編鬼故事;或是在田野亂撿亂吃、偷採偷吃的「夭鬼」經驗;或是黏在長老身邊看他們作息、勞動……
這次,每顆玻璃珠都閃著光,滾到它要我看到的地方,而最後,它們總是滾到我眼眶裡去……
對於此書,我一開始的書寫概念從「地味」延伸,暫分成四大主題,透過分類分輯,把土地的味道、土壤的氣味、在地的滋味、臺南人的口氣與脾性,以童年的我與長大的我,兩種直視跟折射的眼眸,深情凝視臺南的人土風情。
如果沒有老照片,輔以文字的情感,那麼這本回憶之書,也許會被某些人視為虛構、再造,所以我從家族中找到一些老照片,加上我手繪的插圖,增加書寫內容的說明效果。
以童年的我與長大的我,兩種直視跟折射的眼眸,深情凝視臺南的人土風情。
※ 本文摘錄自《A贏的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