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出現心理變態的職業是……

文/班.安柏瑞吉(Ben Ambridge) 
譯/廖育琳、錢佳緯、蕭美惠

心理學家專門研究人的靈魂,而精神科醫生則負責治療人的心理疾病,那麼心理變態者(psychopath)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在希臘文中,心理變態者這個字的後半部 patho 意思是「痛苦」,而 patho 再加上我們上一章所提到過的 ology(學科),就會組成病理學(pathology)這個單字。那麼我們可以推測出由 psyche(靈魂)和 patho(痛苦)所組成的 psychopath(心理變態者),就是靈魂很痛苦、有病或非常不安的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開玩笑的時候會誇張地使用「心理變態」一詞,來形容有強烈控制欲或是很狂妄自負的人。我想你身邊一定也有幾個這樣的人。但是,其實這樣的形容有時候並不誇張,因為心理變態的情形也有程度上的差別,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多少都有些心理變態的特質。下面所列出的20種職業,有10種職業的從業人員有很高的比例具有心理變態特質,而其他10種職業心理變態比例最低。現在請你試著把它們排序:

  • 會計師
  • 醫生
  • 理髮師/造型師
  • 新聞記者
  • 護理員
  • 律師
  • 企業執行長
  • 媒體(電視/廣播人)
  • 慈善工作者
  • 護士
  • 廚師
  • 警察
  • 公務員
  • 售貨員
  • 神職人員
  • 外科醫生
  • 工匠
  • 老師
  • 創作藝術家
  • 治療師

答案分析

從業人員具有心理變態特質比例最高的10項職業是:企業執行長、律師、媒體(電視/廣播人)、售貨員、外科醫生、新聞記者、警察、神職人員、廚師和公務員。

而從業人員心理變態比例最低的10種職業是:護理員、護士、治療師、工匠、理髮師/造型師、慈善工作者、老師、創作藝術家、醫生和會計師。

這些結果是根據一項針對心理變態人格特質所做的大規模網路調查統計而來。所以這麼說來,有一大部分的企業執行長、律師和警察,真的都是心理變態者嗎?這其實要看你對「心理變態」的定義是什麼。心理變態並不是全有或全無的兩極狀態,也就是說再平凡再正常的人,也會有一些心理變態的人格特質,只是可能並不明顯。我們所謂的「心理變態者」通常擁有心理變態者的所有人格特質,而且每種特質都相當顯著,包含容易衝動、性生活混亂、有膚淺的魅力、很自負、天不怕地不怕、憂鬱、容易緊張、不知反省、善於操縱擺布他人、喜歡找刺激、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其實大多數的心理變態者跟殺人兇手是非常不同的,他們不是瘋子也不是壞人。事實上,同樣的一套人格特質,可能會讓有些人一生作奸犯科,但是也可能造就出成功的社會中堅分子。例如自負、無懼和善於操弄人心等這些人格特質,很容易讓一個沒有暴力傾向、極度聰明、學歷又高的人爬到企業頂端;但是如果沒有上述幾項人生優勢,這些心理變態特質就會讓人淪落到監獄裡去。

有趣的是,因為心理變態者極度固執己見,幾乎從來不會發現自己是心理變態者,更不會接受別人在他們身上貼的標籤。他們反而會覺得自己的衝動、有魅力和天不怕地不怕等等特質,是成功人士必備的條件。

所以你可以放輕鬆,如果你擔心自己有可能是心理變態者的話,你一定不是!

※ 本文摘錄自《心理學家教你的透視術:77個讀心實驗,教你看穿人心更能獲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