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樂過生活」的信徒/《三大叔樂活退休術》

文/田臨斌(老黑)

台灣社會老齡化列車已然啟動,即使眼前沒有明顯感受,在往後十到十五年間,你也一定會發現生活四周充滿退休一族,其中可能還包含你自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台灣出生率多年來處於低谷,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中年;此外,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逐年增長,人口結構於是大幅向高齡傾斜。

即使所有事實擺在眼前,台灣社會對這個現象明顯準備不足,除了偶爾聽聞專家學者提醒兩句外,其他從政府到民間似乎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問題是它不會直的,除非人們在生理,心裡和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突如其來,而且時間長的超乎預期的退休生活,將和想像中有錢有閒,隨心所欲的景象大相徑庭。

這就是昇輝,王醫師,和我,決定共同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們三人各自代表了樂活人生的三個最重要元素:金錢,健康,生活,並且從各自的專業和經驗中,提出人在邁入三十五歲之後,應該做哪些準備,調整哪些想法,採取哪些行動,以迎接和度過真正精采有趣的人生黃金歲月。

先說明一下,本書以退休為名是因為多數人較容易理解,但其實退休已是個過時的名詞,昇輝和我離開職場後,工作比以前更認真,王醫師以行醫為終身職志,無所謂退休,但打算逐漸減少看診人數,留出時間從事興趣嗜好。一個結合學習,工作,休閒娛樂的「人生下半場」,應更貼近我們想表達的生活方式。

說起我們三個臭皮匠,背景完全不同,王醫師是家醫科醫師,對各種疾病和養生之道學有專精不在話下;昇輝曾長時間服務於金融業,離開職場後,利用多年累積經驗獨創樂活退休理財法,造福人群無數。我在外商公司當了二十二年上班族,四十五歲毅然退休,過去九年自稱專業樂活家,旅行,寫作,演講,當街頭藝人。

我們也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年齡差不多,都是嬰兒潮世代的產物,但真正將三人湊在一起的共同之處是我們都是「快樂過生活」的信徒。也就是說,和許多人一樣,我們認為健康和金錢很重要,但健康的目的不是為活得久,理財的目的也不是為累積財富,它們真正的重要性還是在於維持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內容。

這樣的價值取向或許聽起來沒什麼,在準備和實際經營人生下半場的過程中,卻有至關重要的效果,為什麼本書名稱不是「長命百歲退休術」或「榮華富貴退休術」,原因就在此。同樣的,本書的三大章節主題雖然各有所重,這樣的價值取向將無所例外地貫穿全書。

研究社會學的專家也曾就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做過統計調查,結果發現有錢的人較健康,健康的人較快樂,快樂的人較有錢。但雖然如此,他們卻無法說明哪個是因,哪個是果,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就更沒必要為此傷腦筋,只需記住,通常三者好就一起好,不好就一起不好,要練,最好就一起練!

對了!我們三個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之前都出過書,換句話說,我們都喜歡和別人分享自身經歷,難怪以前相互不認識的三個人,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鬥不完的嘴。

不管人生下半場對你來說是現在進行式還是未來發生式,只要你對這個和自身福祉息息相關的話題有一定程度的關心和興趣,期望你能從本書中獲得某些觀念的啟發,某種行動的契機。此外,在閱讀文字之餘,也期望你能和我們三大叔在各種講座場合中,一起來鬥嘴!

◎本文為《三大叔樂活退休術:如何及早打造黃金人生下半場》序。

攝影/蕭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