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訪濕地,享受城市秘境的《彈塗時光》
Photo from Flickr by Bamtography
文/楊美紅
愈想用影像留住時光,留住生命的樣態,卻往往疑心真相愈走愈遠,疑心生命哀愁遠遠被遺留在影像的背反面。
愈是光鮮亮麗、活力盎然的生態之美,愈是讓人忽略現實的危機四伏。
有些人工溼地,僅在假日開放,說明溼地營造必得經過休養生息。
將時空留給人以外的物種,把人為的干擾與破壞降到最低。無所不用其極地把「人」隱形,是生態營造工法中最擅長的策略,換言之,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人類還熱中於賞花觀鳥的物種,也沒有比人類更善於唯我獨尊的動物。
在這本書裡,所有人工溼地拍下的影像,都以自身存在,見證志工付出與大地強韌生命力,透過滌洗感官所流出的文字,終將與影像並存,彼此注解。從美學詮釋上,兩者形式雖異,本質並無不同。
文字當能如影如畫,影像當能沉靜敘事。
超越文字與影像的留白,是說也說不清、理也理不明的生命餘韻。
在生態書寫上,人們不缺乏知識性、系統化的注解,也不缺少散文敘事的解說與故事。然而,唯有美,恐懼的、憂傷的、雀躍的、明亮的、斷裂的、殘缺的美,經常被訴說,卻也經常被遺忘。
然而,這卻是一個說再多也不使人感到厭倦的工作。
或許,我內心深深期待這是土地遭受蹂躪後,殷殷訴說的堅強故事。
隱藏在生態裡的詩意,微小而強悍,我願時機成熟時,牠們能在書頁裡華麗綻放,宛若新生,召喚人們返回祕境,享受豐厚恩賜。
然後,思考人,思考慾望,思考自然裡的他者。
牠們,將帶我們往何處去?
我們,又將帶著人類往何處去?
※ 本文摘錄自《彈塗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