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爾德《獄中記》:耶和華啊,我從深淵向你求告
文/群星文化編輯室
「我寫這封信不是為了在你心裡埋下苦種,而是要拔除我心中的怨尤。為了我自己,我也必須寬恕你。人不能永遠把毒蛇養在胸前,也不能夜夜起身去培植園裡的荊棘。」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一個人可以付出多大的代價?一百多年前,十九世紀的著名愛爾蘭文學家王爾德,就為了和同性友人波西的戀情,付出自己的聲名跟創作生命,從絢爛的舞台跌至谷底。
一八九五年,是王爾德創作生涯邁向巔峰,同時也是遭逢巨變、跌落深淵的命運之年。這一年,《莎樂美》和《無足輕重的女人》相繼出版,《理想丈夫》跟《不可兒戲》也分別在倫敦市皇家劇院跟聖詹姆士戲院上演,王爾德擁有令人稱羨的財富和名望,跟幸福的妻兒,正站在人生豐收的季節。然而王爾德和同性情人波西的戀情,卻因為波西的父親,昆斯伯里侯爵以侮辱性的字句攻擊王爾德,在波西的慫恿之下,王爾德怒告誹謗不成,反因以「嚴重猥褻罪」被判入獄兩年加重勞役並宣告破產。王爾德失去了名聲、地位、幸福、自由和財富,甚至他最疼愛的兒子的監護權,一夕之間從前程似錦的人生勝利組,成了囚室中其中一個「沒有姓名的人」。
王爾德出生在愛爾蘭都柏林的顯赫家庭,是家中次子。父親威廉王爾德(William Wilde)是著名的外科醫生,母親珍法蘭西絲卡(Jane Franca Elgee)則是一名愛好文學的詩人和作家。王爾德自幼在富裕的生活成長,十九歲時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因深受羅斯金(John Ruskin)及佩特(Walter Pater)唯美主義的影響,成為美學運動的領導人物。他辯才無礙的機智與流暢的文筆,表現在他豐富多產的作品中,使得王爾德在世時已經是當時社會的大人物。由於同性戀情在當時保守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重視道統的氛圍裡仍被視為不體面,甚至可以入罪,他和波西的愛情進而遭致全面性的圍剿和指控。
「就我的名聲所及,無論我走到哪裡,人們都認得出我和知道我做的醜事。」王爾德的才華再洋溢,在道德之前,也無可避免成為被社會公審的犯人。一個平凡的人在順遂時遭遇困境,也會感到徬徨無助,何況是驟然失去能讓人仰望的一切的王爾德呢。
一八九七年一月開始王爾德在雷丁監獄給波西寫了一封長信,此時距離王爾德入獄已將近兩年。王爾德在服刑期間,波西沒有一次來探望過他,即使他們已有四年多的交往感情。王爾德終日在苦牢裡痛苦煎熬,除了獨自面對內心的悔恨和譴責,還染上中耳炎和遭遇母喪。所幸在出獄前幾個月,雷丁監獄來了新的典獄長,允許王爾德閱讀和寫信給家人或律師。王爾德好不容易能透過書信抒發他累積多時的悲憤心情,以將近二十頁印有監獄撮記的藍色對開紙,逐字寫下了波西的控訴與想念,寫作時間長達三個月。
王爾德先是道盡自己為何入獄,並細數與波西之間的過往關係。他指責波西是如何為他的名聲和錢財所著迷,還崇拜奢華又時常欠債讓王爾德幫忙償還。王爾德意識到他們在知性和智識上的極大差距,波西的形影不離也讓他幾乎沒辦法擁有自己的創作空間而感到困擾。波西的反覆無常和易怒,更常引起兩人情感緊繃,王爾德好幾次想分手卻又忍不下心而復合,只把波西的種種缺點「當做為了更理解你而不得不忍受的高昂代價。」然而波西在物質或情感上的需索無度並未消減,仍像慾望的巨人般一步步擴大,將王爾德對波西的一再忍讓跟姑息,最終吞噬了王爾德的一切。
信中的後半部,王爾德則談論了自己從悲傷學習到的意義和美,他「意識到自己必須學會快樂,學會幸福」,也體認到「唯有通過痛苦,我們才能感知自身的存在」。王爾德也提出自己的觀點,他將基督視為世上最有想像力的人,因為基督對於世人的愛與同理心,也是想像力的一種延伸形式。
信奉唯美主義的王爾德一直將想像力視為珍寶,他認為這是藝術和愛情的來源,更是一切精神和物質生活的基礎。王爾德透過面對過去找到新生的力量,也向波西喊話:「我寫這封信不是為了在你心裡埋下苦種,而是要拔除我心中的怨尤。為了我自己,我也必須寬恕你。人不能永遠把毒蛇養在胸前,也不能夜夜起身去培植園裡的荊棘。」王爾德在信中最後寄託著出獄後跟波西重逢的,表達了他對波西仍有愛意。
不過監獄並未幫忙寄出這封信,王爾德直到出獄之後才拿到原稿,並將信交給摯友羅比(作為王爾德第一位同性戀人,也是一生的摯友跟遺產囑託人)請他轉給波西。波西看過信後憤而撕毀。有趣的是,羅比當時已經留下一個打印的副本。也許是平反王爾德的冤屈,羅比在王爾德死後刪除對波西家族的部分文字後,以公開出版的方式,將王爾德跟波西之間的過往關係,放諸在世人面前允以公評。因為信件本身沒有主題,羅比引述舊約聖經詩篇一三○篇:「耶和華啊,我從深淵向你求告。」作為原文書名,用來比擬王爾德在實體或精神上的牢獄生活。波西本來想奪回羅比手上的副本,但羅比將其贈給大英博物院,並附說明六十年內不得公開。一九一八年羅比去世前將秘藏的原稿交給王爾德的次子維維安,維維安在一九四九年所有當事人皆去世後,全文公開出版。但當時留下的副本有些許錯誤,二○○○年修訂再版時,獄中記才得以完整版本重現於世。
王爾德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離開他安樂的花園,走向另一邊的暗影。在判決初期,更久以前,即使王爾德自身感到痛苦,朋友們規勸他離開波西,卻未曾令他真正放棄。他在最痛苦之時,仍可以對波西說出:「儘管我不完美,不圓滿,你還是能夠從我這裡學到很多東西。你可以從我這兒學到生命和藝術的歡娛,或許冥冥之中,上蒼選中了我來教你更為奇妙的東西:悲傷的意義和它的美麗。」他甚至說能毀滅他的只有自己,選擇在心中種滿愛,而非帶著仇恨出獄。那是一種來自深淵,卻未被黑暗吞噬的希望之光。
我們可以說王爾德是愛情的傻子,但在愛情裡,誰又不是傻子呢。他的真誠與愛,讓百年後的我們得以遙望星空中的詩句。儘管那是悲傷與美的永恆絮語。
◎本文為群星文化出版《獄中記》的導讀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Erzsè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