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總裁:拯救全球經濟唯有先讓貨幣穩定

Photo from Flickr by penguincakes

文/Steve Forbes、Elizabeth Ames

錢能建立買賣雙方對交易的信任,因而促進貿易。在以物易物的時代,如果你拿雞蛋換麵包,沒辦法知道拿到的麵包是新鮮的,還是已經放了一整天。但如果拿雞蛋換錢,你可以肯定拿到的東西有多少價值。

媒體常喜歡將錢塑造成衝突來源。但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錢促進了人與人的合作,讓素未謀面的買賣方能夠使用同一套衡量價值的標準。歷史學家傑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等人就描述,錢如何降低家族等人際社會關係的重要性,因而推動社會的轉變。也因於相同的理由,錢塑造了「唯能力是問」的文化,讓小蝦米也得以挑戰既有秩序。

錢能夠形塑「唯能力是問」的文化,也因此在喬治‧華盛頓時期,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提案,讓新的美國鑄幣局製造小至美分與半美分的銅幣,以促成窮人能夠負擔的物價。

大眾大家失去對錢的信心有很多原因,如發生戰爭等重大事故。不過更常見的原因是政府因故(如推出福利國家政策或出資打仗)而增加貨幣數量,或將來很可能大量印鈔。

對錢的信心崩解可能不幸的預言成真,也就是造成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售。最慘的情況下,這種攻擊可能導致幣值一落千丈,終至崩潰。這樣可能會加速本地的通膨,使政府大幅升息,讓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這樣的恐慌也可能擴散到其他國家。

二○一三年,聯準會表示將減碼 QE,導致美國利率上升;新興國家如巴西、印度、土耳其、印尼的貨幣也因而貶值,因為一般預期銀行與企業會撤出資金,將資金投入升息的美國。

外匯市場也準備攻擊這些國家的貨幣,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政府會採取必要措施維持貨幣穩定。要維持貨幣穩定其實很簡單,只要這些政府用央行持有的美元來買本國貨幣,就能穩住幣值。可是,這些簡單作法卻很少受到採用或正確執行,因為今日的大多數國家都不瞭解穩定貨幣有多重要。

※ 本文摘錄自《金錢的真相》 from Readmoo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