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家庭小精靈

文/口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Wikimedia Commons

「就算是監獄,也沒瞧過這麼壞心的。」
「這種事,等回到內地不管再怎麼跟人說,也沒人會相信。」

──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上週一則外電,揭發了歐美及部分亞洲國家從泰國進口的魚貨,背後隱藏了大批緬甸奴工的悲慘故事。這批奴工經泰國輾轉被送到印尼,被囚禁並強迫擔任漁工,工作及生活環境條件惡劣,不少人葬身海窟。而這些魚貨被送至泰國,再合法進入全球供應鏈,甚至進貨給歐美的大型零售商,最後出現在都市人的超市及餐桌上。

這樣的故事場景,讓人不得不想起那本80幾年前的寫實小說,樣貌幾乎如出一轍。

他們不管逃到哪兒都無法擺脫,眾人在這如影隨形的「烙印」追趕下,拼了命工作。工作的情況越來越好,產量也一路攀升。

人的身體究竟能忍受多大的極限呢?此事監工比當事人更清楚。──當工作結束,工人們向圓木般僵硬地倒向睡鋪上後,全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唔、唔」的呻吟聲。……

當他們無法入睡時,會忽然對自己還健在的肉體低聲說道:

「真虧你還能活著啊……」

《蟹工船》是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於1929年,以真實案件為藍本寫下的文學作品。書中描述這群社會底層的失業勞工、破產農民、貧苦學生被騙受雇於蟹工船,前往氣候環境惡劣的鄂霍次克海捕撈螃蟹製作罐頭,他們在無法逃離,慘無人道的環境下受盡欺凌,徹底剝削,隨時都得做好「輕易」喪命的覺悟,因為他們早已「被迫習慣」。

「你把人命當成什麼啊!」

「人命?」

「沒錯。」

「可是淺川根本就沒把你們當人看啊。」

對暗無天日的捕蟹生活具體真實的描寫讓人看了不免心驚膽跳。但《蟹工船》的故事只是這世界底層勞動者的冰山一角,就像那則泰國魚貨的新聞,為了壓低成本、為了極大化獲利與產量、為了提升獲利效率,不法企業的非法勞動於今我們仍時有耳聞。不管是《隱形生產線》裡真實報導英國底層非法勞工的處境,還是血鑽石、不公平咖啡、可可……這些底層勞工就像隱形無聲的家庭小精靈,不斷為都市裡的超市貨架提供源源不絕、大量的海鮮魚貨、物美價廉的可可咖啡…….滿滿的貨架刺激著都市居民的消費慾望。

這世界太方便了,我們經常根本無暇思考這些東西從哪來的,我們習以為常,甚至懶得去管,渾然不覺背後可能有一群隱形勞動者正付出超乎我們想像的代價,支撐著現代化都市舒適繁榮的生活。

黑心食品有毒,傷身又傷心,沒人希望自己中獎,但隱藏的血汗食物、日用品,又何嘗不是這樣。遇到黑心貨,我們可以想盡辦法拒吃拒買抵制到底,但我們又該怎麼避免隱藏著血淚的食品、用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