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急著拿走孩子的「安全被被」!多花點時間,讓孩子學習安撫自己的情緒
文/李坤珊
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只有陌生人的地方度過漫長的一天,對小小孩來說,是多麼焦慮、可怕的事。有些孩子強烈需要一個象徵爸媽和家的「安全物」陪伴他,去學習獨立面對家庭以外的世界。這樣的孩子需要被接納,而不是被剝奪。
二○一一年的九月,離開了任教十年的學校,換了新環境,讓自己進入另一片天空,再重新出發!也就在那兒,我遇見了小分。
我還沒正式與五歲的他見面,就已經聽見來自四面八方、如浪潮般湧來的好心提醒:
「只要有他在,教室就沒有一分鐘平靜!」
「只要他一出現,一群孩子就會緊跟著他!」
「他那條小毛毯,又破又臭,還每天都帶來學校!」
「你要想辦法,很堅定的告訴他的爸媽,毛毯不能再帶來了,都已經五歲了!」
對於新同事的好心預告,我是心存感激的。但在我心底,同時也迴盪著另一個聲音、另一個影像:「這可能是個具有天生領袖氣質的孩子,所以走到哪兒,都像塊磁鐵。他應該也是個十分深情的孩子,所以那麼依戀著那條從一出生就在一起的小毛毯⋯⋯」。
開學後的第二個星期,我終於和小分見面了!
那天一早,八點四十分,一個滿頭捲髮的小男孩,像閃電般的出現在我眼前,兩手抱著一大團像是亂七八糟的毛線球,瞪著大眼睛看我。而在他身後,有人叫著:「小分、小分別亂跑呀!」我有禮貌的自我介紹後,他就把那團亂毛線交給媽媽、跟她說再見。但在媽媽臨走前的一剎那,小分又緊緊擁抱了那團毛線幾秒,然後才轉頭走進教室。
從九月開學至今,全班個頭最大的小分,每天都是用這樣的儀式,來與那團亂毛線進行深情告別,然後開始新的一天。
「安全被被」延續家的安全感
是的,那團亂毛線就是小分的「安全被被」!它的名字是德克。打從小分一出生,德克就一直在他身邊。沒有人記得那條被被是哪裡來的?是新的還是舊的?歷經五年來的一再清洗,讓德克從一條小毛毯變成了一大團打結的毛線。他媽媽說:「他三歲開始上學,只有帶著德克,他才肯進教室。」我的助教跟我說,她和前一任老師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才讓他安心的把小被被德克放在教室外的個人置物櫃裡。
小分和德克,德克和小分,一起長大,共同經歷所有的喜怒哀樂。有它在,小分走到哪兒,都有依靠,都感到安心,都能試著勇敢,因為那是小分獨一無二的安全被被。
許多小孩都和小分一樣,有著一件或一樣與安全感息息相關的物品。它們可能是又舊又臭仍捨不得清洗的小被被,或者是從小成為玩伴的填充動物、心愛的衣服,甚至是自己的手指頭。不論是什麼,尤其當孩子情緒起伏時,它會成為孩子那個時刻、那個空間裡的安全來源。
這個安全來源(或安全物),在孩子的成長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家的延伸」。孩子無法將隨時提供他安全感的爸媽帶在身邊,但安全物卻可以隨時隨地跟著他。安全物正如一條延長線,牢牢的牽引起孩子,從家中拉到學校、新環境、或任何需要他勇敢面對的情境。有了那個安全物,孩子才能藉由緊握著唯一可以倚賴的東西,從不放心過渡到勇敢的跨出去嘗試,學習與他人互動!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座橋梁,這座橋梁讓孩子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藍圖,達到獨立的能力。有一天,當他有足夠的能力獨立時,這個橋梁就不再需要以「實體」來呈現了。它會化成心裡的影像,永存在孩子的心裡。
當我們長大後,你不會再吸手指、拿被被,但一遇到喜怒哀樂,尤其是難過時,你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是不是媽媽和爸爸呢?當你傷心時,第一個想回去的地方是哪裡呢?是不是回家呢?安全物正如一座橋梁,把「安心當自己」、「全心信賴成人」,從孩子的小時候,延拉至成人時期,成為對家的永恆感謝和情感依附。
讓孩子學習安撫自己的情緒
舉個例子來說,有許多家庭在小小孩睡覺前,總要經歷一場全家總動員的大戰,因為孩子自己無法入睡,所以要爸媽抱著、搖著睡。然後爸媽還得輕輕把孩子放下,深怕一動,孩子就立刻醒來!如何陪伴孩子入睡,是一個需要再仔細詳談的課題,但在這個篇章裡,我想提醒大人的是:假如你的孩子已經擁有安全物,大可善用它,讓它陪伴孩子。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練習以自己的安排,自己安撫自己,學會自己入睡。
能安撫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有了那個能力,孩子長大後,就較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反之,孩子長大後,就會較倚賴他人或外在環境,來評價自己,或衡量自己感到快不快樂、有沒有價值。
有了這些認識後,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小分的被被。
小分極需要帶著被被,才能來上學,這是他安全感的需要。面對小分與難以分離的被被,我們可藉著三個步驟,讓小分自然而然的感到安心:
一、陪伴
開學前,當小分來學校探訪時,老師可讓他把被被帶在身邊,讓他和媽媽一起感受這是一個可以信賴的環境。
二、安全的個人空間
當小分開始上學後,老師可帶著小分將被被放在他的個人置物櫃裡,並告訴小分,他可以隨時去櫃裡摸它、抱它。在這個過渡時期,小分由原來的每五分鐘就要到櫃裡抱一下被被,到後來間隔的時間愈來愈久。這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分愈來愈信賴環境,也有了愈來愈多的新玩伴和朋友。
三、可以說再見
當小分幾乎不再造訪他的被被時,老師開始建議,每天早上他跟小被被說再見後,小被被就會跟著媽媽回家,在家等他。
上述的這個過程,不算短,但對小分這種強烈需要安全物的孩子來說,擁有安全感是最基本的需要。成人是無法用任何藉口,去強迫孩子趕快牽就我們管理上的需要。
小小孩最大的特色,就是跟著感受走。安全物提供的,是情感上的安全感受,是接納孩子是誰的安全感受。從成人接納小被被,孩子就能感受到老師也像爸媽一樣的關愛他,他就能放心的把自己交給老師,安心的學習。那樣的接納,說明了成人揚棄威權的心態,了解小分的擔憂,不剝奪孩子的感受,也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
◎本文摘自《帶你長大:讓孩子在愛和信任中成長》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ndrey.mindryuk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