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流浪?

文/口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ym.king

其實我相當討厭走路,只是因為想要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所以走。

──劉晉佑(毛頭),《歡迎餵食!

環島,大概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甚至許多人會認為,只有環過島,才能算是正港的台灣人。有人時間不多以汽機車駛遍台灣各地景點;有人以單車慢慢騎過台灣秀麗的風景。也有人渴望用自己的足跡,在台灣的土地上留下一步步的印記。

投身動保領域十餘年的「毛頭」,與曾是全台灣私人流浪動物收容所唯一的全職獸醫「毛導」,在經歷工作變動的空窗期間,決定以64天的時間,用自己的雙腳完成環島的夢想。你可能會想,徒步環島有什麼了不起的?有很多旅人也這麼走啊!

雙毛的環島之旅之所以特別,在於他們選擇的旅途生活方式。他們在自己的背包上別上「歡迎餵食」的布旗,並在臉書上誠徵「中途之家」歇腳過夜,化身為流浪動物般,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行走、生存。

儘管作者毛頭在書中謙稱,「有些朋友誇張了,總說我們為了流浪動物而走,其實毛導和我只是單純想出去玩……」只是有一股熱血想要用雙腳走過這塊土地,其他一切看似偉大動人的意義,好像是有點矯情的附加品。然而對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投身動保志工、周末四處下鄉協助結紮保育工作的毛頭來說,流浪動物與環境議題早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份,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因此當他們化身為浪浪(對流浪動物的暱稱)時,旅途中的一切,都會自然而然的聯結到對生態議題的反思。

我們用近似流浪的方式,希望可以體會流浪動物的心情。這種說法難免矯情,身體構造不同、心路歷程不同,我們是幸福的旅行,牠們是無奈地流浪;只是想試著去貼近,輕輕感受。

這場環島,也就成了一個想用雙眼看看不一樣台灣的熱血年輕人,結合了自身動保生活經驗的探索與實踐,也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環島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