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穿腸 PK 西方唐伯虎?!

文/犢玫瑰

五月份剛結束的佳士得拍賣會上,由畢卡索繪製的一幅《阿爾及爾女人》畫作,以 1.793 億美元(約合 新台幣 55 億元)天價結標,刷新歷史紀錄,其高額數字除了令人瞠目結舌,更讓一票藝術收藏家,情緒激昂,久久不能自已……

近年來藝術收藏因坊間大量「鑑寶」節目的炒熱而蔚為風氣,民眾們時不時帶上所謂的「傳家寶」到各大節目鑑定,說穿了,參與者多半是為了聽老師們的一聲讚好,至於這類節目的公信力如何,可謂見仁見智!首先,是不是每個家庭聲稱家傳的物件都是寶物?又或者,這些所謂的專家是否真的夠格評斷所有的物品?種種質疑卻被節目以一種看似活潑愉快的包裝手法呼攏過去,似乎淪為觀眾觀賞價目跳動的純粹自爽,一切光怪陸離,實不忍睹視!

一流的收藏家往往不是最有錢的,而是最有「心」的人。

正是因為平常對審美的訓練太少,國民美學教育普遍低落,造成社會上普遍不敢評斷藝術品的優劣,加上臺灣與西方收藏藝術品的理由大不相同,西方收藏家喜好以贊助者(Patron)自居,發掘潛力藝術家,透過購買作品去鼓勵和支持,期待眼光能被社會肯定為先知;然而臺灣收藏家則大部分抱持投資者的態度,多半依靠閱讀報章雜誌、電視媒體來購買文物,強調市場增值空間,或一味追逐名氣,可說一方是享受知性與感性的審美樂趣,另一方則醉心於商品消費與交易的過程,孰優孰劣,各有論斷。

臺灣民眾對於藝術的看法,不禁令人想起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頭的參謀將軍「對穿腸」,對對子,總一心求工整,過於保守的出招,終敵不過一介風流唐伯虎的痛快回擊!也正因如此,我們期許臺灣能不斷提升對藝術文化的素養和美感,透過開放態度的藝術交流,去營造一個文化強國所該具備的深厚底蘊,相信我們若能以誠摯的心去做,有朝一日,必能達到如唐伯虎般灑脫自在的藝術鑑賞能力,也就能夠好好地去賞花,賞月,賞秋香啊~~~

Photo from Flickr CC Moira Clunie

延伸閱讀:

《行家這樣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