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共同記憶,台味中的鄉愁

故鄉食物所夾帶的感情,總是像湯麵那樣煨燒著寂寞的心靈。回到臺灣之後,第一次訝異發現,所有的臺灣小吃已經在豪華餐廳供應。那時還是黑名單的身分,被邀請去青葉餐廳宵夜,才發現上桌的菜脯蛋、番薯粥、燒酒螺都搖身變成高貴的菜餚。那時心情頗受震撼,這不就是小時候我們蹲在後院所吃的尋常食物嗎?

《味道福爾摩莎》簡直就是臺灣小吃的雷達站,彷彿是翻閱字典那樣,應有盡有。他帶著自己的舌頭,探索整個臺灣的風味。在措詞用字之際,從未疏忽文字之美的營造。即使是介紹豬血糕,他就說得如此令人信服:「簡單,是豬血糕的美感特徵,也是生活的藝術,不矯飾,不包裝,不過度加工,透露一種質樸憨厚的美學手段,可當點心,可作菜餚,又可取代主食,是藍領美食的典型之一。因此吃豬血糕少了正經八百的身段,一支豬血糕在手,可以享受邊走邊吃的快感。」捧讀這冊美食介紹之餘,我更加慶幸自己是一個小市民,可以嚐遍臺灣民間的各種小吃,穿梭在各地小鎮具有特色的餐館,那種幸福感,簡直不是任何權力可以輕易換取。如果享有這些民間美食,我相信不會有人選擇入閣。

書名:味道福爾摩莎

作者:焦桐
出版社:二魚文化
上市日期:2015/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