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衡使用超前思考力,重啟「未卜先知」能力
據統計,每人每天平均每工作8小時花1小時思考未來。
在這12%時間裡,你選擇消極浪費,或積極利用思考時間?你該如何「想」,才能讓自己的未來無所不能,心想事成?
親愛的讀者,這是我對你們的假設:
談及思想的書必然有一些缺點。有關意識這件事我們所知不多,而且它非常複雜難解。何況我們對於「思考的思考」一直在變化,因為我們一直在深入挖掘大腦的許多秘密。憂鬱症曾經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結果,然而現在大家一致認定是體內化學失衡的問題。
以此類推,將來我們有可能發現未來思維是荷爾蒙失調的結果。就目前而言,我以主觀角度處理這個話題,主要討論依據來自本身的超前思考經驗。我希望我們彼此可以分享一些如何思考的特質。我也假設各位是珍惜時間和注意力的聰明人,你沒有時間探究未來主義在字典裡冗長、哲學般的複雜定義,何況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你也不想追求某種關於未來、包羅萬象的信仰體系(想想廉價的新時代哲學)。你不是全職的未來學家,也不是水晶球靈媒。我們多數人不會鎮日坐在那裡策劃和預測未來。我們只想找出好一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我寫書的目的只是想對我們普遍的追求有點貢獻。或者該說每日的追求比較貼切?
書名:超前思考指南:遠離直覺預測的誘惑,你可以更有先見之明
作者:馬格諾斯.林基斯特(Magnus Lindkvist)
譯者:簡美娟
出版社:大寫出版/ 大雁出版基地
上市日期:20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