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斯塔愛看書】《果園人生》:汁甜味美的臺灣鄉土情
眾所週知,臺灣是全世界遠近馳名的「水果王國」,只要跑一趟市場,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營養又好吃的水果。身為寶島的一員,我們有幸在一年四季可以嚐到許多甜美水果的美妙滋味,而我也對某幾樣水果有很深的印象或者偏好。
當然,文旦絕對是其中一種。它的造型圓潤,氣味清香,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
每每到了中秋節前後,就是文旦盛產的季節。文旦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吃起來特別爽口,但我卻是在看了余世芳小姐所撰寫的《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才知道原來文旦的栽種並不容易,而且背後還有這麼多精采的故事。
就像書上寫的「每顆文旦,都是堅持。每個果園,都是家園」,要知道文旦並非是一般耐寒的果樹,它的生長期需要高溫和充分的水份,而土質也是文旦成長的重要關鍵。
文旦愛喝水卻又怕水,加上皮薄的關係,必須仔細的呵護,才能讓社會大眾如期在中秋前後品嚐到這個幸福的滋味。
也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文旦的採收必須是在節氣「白露」前後十天,而剛剛採收下來的文旦是不可以食用的。必須先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貯藏七到十天之後,經過讓表皮水份蒸發的「辭水」過程,文旦的果肉才會從硬到軟。文旦清爽的口感和風味,也才能完全地呈現出來!
閱讀這本書,彷彿就像是有人在身旁說故事,非常有畫面感。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的作者余世芳小姐,除關注全球化下的工人階級議題,亦曾是跨國工運「臺灣聲援尼加拉瓜工人行動」成員之一。後來,因緣際會下移居虎尾,成為在地朋友口中的雲林新移民。也因為這個緣故,得以透過工作就近了解臺灣農業、農村與農民現狀。
作者說,「對我而言,這並非離城入鄉或棄工從農,無論在大城小鄉,自始至終所關注的皆是生產關係的問題。」
這本《果園人生》很特別,是由斗六市公所特別委請金鼎獎得主劉志偉博士企劃專書之出版計畫,再請余世芳小姐採訪寫作,並授權無限出版社出版。
本書用簡單淺白的字句搭配充滿溫情的語言,精準卻又帶著一些詼諧的筆觸,描繪出斗六文旦的發跡歷史,作者不但深入地方去採訪多位種植文旦的老師父的精采故事,也很傳神的勾勒出斗六文旦產業從代工至創立品牌的發展沿革。
市長謝淑亞也表示:「剛開始斗六公所為紀錄文旦而建立的文旦生活電子專書,雲科大黃世輝教授在看過此專書後建議是否能夠出版,讓更多人能了解斗六文旦的故事,因而促使《果園人生》這本文旦專書的完成。這本書裡,它不僅介紹作物和水果,更介紹了斗六柚農對專業與品質的堅持,以及大斗六地區獨特的產業聚落與民俗農情。」
也是因為看了《果園人生》這本書,才讓我了解原來臺灣不是只有麻豆文旦而已,咱們斗六文旦也不可小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斗六現在的氣候條件,和五十年前的麻豆相當接近,而土壤、地形、水份與日照,則是成就斗六文旦如此好吃的重要因素。
文旦是一種相對來說好栽種但是卻難以管理的水果,當文旦園裡正忙著剪枝灌水、疏花施肥,而文旦園外,建立自家品牌的奮鬥路程才正要開始。斗六文旦能夠闖出一番名號,要感謝的人很多,特別是斗六農會的前總幹事張捷芳,還有第一屆臺灣省精緻果品競賽文旦組特等獎的得主張東枝等人。
在民國七十年前後,由於一批熱心的斗六柚農的奔走和努力,透過積極參與各項水果競賽,讓斗六文旦逐漸打響名號,也讓當地的鄉親建立了自信,開始以「斗六文旦」的標誌行銷全臺灣。斗六文旦逐漸成為臺灣名產,也成了中秋節的一道美麗風景。
由於地方人士的通力合作,終於把斗六文旦的名號打響,也擺脫了長期以來只能幫麻豆文旦「代工」的命運。從一斤七元的拍賣價,到評鑑會上一斤一百二十元的肯定,真可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看到了斗六鄉親的努力,他們歷經多年的研發、改進,終於獲得市場的肯定,也打造出獨一無二、值得信賴的斗六文旦品牌。
看完這本書,不但真正體悟了一群可愛的鄉親為了斗六文旦的崛起而努力的過程,也看到他們細心栽培文旦,把果園傳承給下一代的那份熱誠。因為他們的努力,才讓每顆甜中帶著微酸的文旦,品嚐起來更有人情味。
雖然時序還未進入秋天,但我卻已經開始想念文旦的清香滋味了。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inabas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