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過了憤世嫉俗的年齡之後重讀《麥田捕手》
文/Miffy
在這個虛偽做作的社會,要保有純真哪有那麼簡單?即使過了迷惘的青少年階段,日子不一定就比較好過,長大之後也不會少一點孤獨和寂寞。你變成小時候那種讓自己討厭的大人了嗎?已經是大人的我,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把像霍爾頓這種孩子在麥田的懸崖邊抓住,不要讓他墜落。
因為已經忘了曾有過的感受,所以重讀沙林傑的《麥田捕手》,一翻開書頁,如今那些忘記的全都回來了,原來它們一直都還在。我覺得自己仍是霍爾頓,那個用冷漠和疏離當成是一種防衛的人,還是看不慣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內心依舊拒絕長大。但我以為長大之後就不用在街上亂晃想找一個人陪,以為可能有人能懂你想說什麼、在乎什麼。後來我才明白這跟年齡沒有關係,後來我才明白:你根本找不到一面沒有寫上髒話的牆。
《麥田捕手》的主角是個十六歲的青少年──霍爾頓,他這回已經第四次被學校退學,因為不想太早被父母發現,只好先待在紐約打發時間。這一場紐約旅程,讓他對成人世界徹底失望,他覺得周遭的人都又笨又蠢,假仁假義,虛假不真。霍爾頓孤獨寂寞,身邊沒有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他渴望別人的溫暖和陪伴,但又因想保有自我,所以故意毀掉和他人建立關係的可能。他的內心充滿矛盾和衝突,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和相處,他害怕受到傷害,以致無法打開心房,讓人看見真正的他。他假裝自己比別人聰明優秀好掩飾自卑,假裝不在意好掩飾失落,他討厭別人說謊,其實他對自己也不誠實,他沒有勇氣去看見真相。
霍爾頓喜歡不會改變的事物,像他常去的那個博物館,或旋轉木馬播放的歌曲。他希望所有的事都能保持的一模一樣,一切事情都是他能預測的,因為改變使他不安,就像變成大人這件事同樣讓他感到不安一樣。變成大人意味著失去純真,他不能接受,所以他才幻想自己能當個麥田捕手,接住每個即將從懸崖邊掉下來的孩子,因為對他而言,落崖代表墮落,象徵著失去純真。但霍爾頓不知道的是,他才是那個墮落的人,那個需要被接住的人。就如同他的老師安托里尼先生說的,霍爾頓正在沉淪,他在還沒開始追求以前就放棄了。我想安托里尼想說的是,霍爾頓並沒真正努力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沒有正視自己的內心,他把錯歸咎在別人的無知愚昧或腐敗虛假,用一堆理由和藉口阻礙自己去做真正該去做的事,一直沒有為自己所信奉的價值和原則付出行動、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然後往前走去。當一個麥田捕手,光用幻想是不夠的,沒有力量、沒有知識,要怎麼當一個守護他人的人?自己都掉下去了,還能救誰?
當然霍爾頓是善良純真的,比起他自私想利用人的室友、使用暴力的皮條客、或粗魯冷漠的計程車司機好太多了。他捐錢給修女,關心湖面上的鴨子會不會凍死,愛他的哥哥,弟弟和妹妹。霍爾頓一直不能接受弟弟早夭的事實,他不知道如何排解痛苦憂鬱的情緖,只能徒手敲碎玻璃,這是心靈受創的開始。由此可知霍爾頓有表達自己情緒的障礙,問題就是,如果他說不出來,怎麼會有人懂?真正能和他溝通的只有他的小妹菲比。菲比像個可愛又善解人意的小天使,給孤單的霍爾頓帶來希望。她了解霍爾頓,知道他對社會適應不良,所以當霍爾頓想逃離現況、到一個沒人認識他的地方生活時,小菲比提著自己的箱子要跟他一起去。當菲比騎旋轉木馬的時候,霍爾頓坐在長椅上,看著菲比一圏一圈地轉,看著她伸手想拉金環,讓霍爾頓體悟到人終究會長大,體悟到要對自己的童年學習著放手。
變成大人的我重讀《麥田捕手》,除了認同,還多了認清自己已經過了憤世嫉俗年齡的現實。不能只選簡單的路走,不能欺騙自己,因為到了某一個時刻就再也無法偽裝下去。必須面對,必須承認,不能因為無法適應就選擇逃離生命。能逃到哪裡去?這世界根本沒有桃花園,每面牆都被寫上了髒話。但我們可以不用假裝看不見,我們可以不用因為假裝看不見而厭惡自己,我們可以做一個好一點的大人。
如果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純真的人,一個像菲比一樣,可以拯救我們靈魂的人,可以看見你的特別和獨特,在你還沒有墮落之前就可以把你接住,這樣該有多好?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oris Kasim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