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從傳說現場帶出來的真相

【直探消失的黑暗之城】這本書是從傳說現場帶出來的真相

在清拆前,城寨內幾乎所有的大廈都緊貼在一起,發展商在樓宇間開發通道,居民則自行劃上路標。不過對外人來說,城寨始終是一座巨型立體迷宮。林保賢的照片帶領我們穿梭於縱橫交錯的窄巷和梯間,用相機捕捉其昏暗、潮濕及破落。他亦深入城寨內部的老人中心,內裡的光明及寧靜,與外面昏暗的街巷形成強烈對比。到達天台後,則豁然開朗,小朋友們在玩耍,頭上頂著藍天,以及即將降落在啟德機場的珍寶客機。

這本書是從傳說現場帶出來的真相

重新認識城寨傳奇

城寨是屬於香港的都巿傳說。本書上半部集中描述城寨的真相,下半部則探討城寨這傳奇何以歷久不衰。

社會學家呂大樂在〈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指出,大部分香港人其實從未踏足其中,誇張失實的傳說反而鞏固它的傳奇。書中亦收錄了美國記者凱西‧布雷斯林(Cathie Breslin)在 1963 年的一篇雜誌報道,描述她到城寨尋訪鴉片煙館的見聞。另一方面,喬恩‧雷斯尼克(Jon Resnick)則以豐富的資料佐證,在〈流行文化與城寨〉解釋城寨存在時,流行文化如何描述這座孤島,在它消失後如何繼續激發創意,延續它那擠迫、混亂及骯髒的印象。沒錯,城寨的確存在罪惡,但受訪者不約而同表示,大家平日都相安無事,甚少遇到麻煩。事實是,「三不管」只是傳說,本書收錄的歷史檔案及訪問(警察、郵差、街坊福利會副會長及機電工程師等)都證明港府絕非對此地放任不管,警察定期巡邏,部分單位有合法的水電供應,甚至有郵差穿梭於這座迷宮內。當然,攝影師也拍攝了吸毒過程,但整體來說,從相片中看到的城寨,生活都十分安靜、十分平凡。

港府在 1987 年宣布清拆計劃。旅居香港的菲奧諾拉.麥克休(Fionnuala McHugh)以〈清拆九龍城寨〉回顧港英政府多次企圖清拆城寨,都阻於居民的反抗及中方的反對而未竟全功,但這次中英已達成秘密協定。城寨的清拆意味著數萬名居民失去了這個獨特的生存空間,居民和商舖老闆在訪問中都深表無奈,談論得最多的是,賠償可以用多久、離開後如何謀生呢?城寨在 1994 年被夷平,林保賢和格雷格‧吉拉德的照片成為這座迷你城巿的最珍貴的紀錄。格雷格‧吉拉德其中一張照片尤其感人,女孩將臉貼在已被移往城外的床褥上,依依不捨。對她來說,歷史問題太遙遠,這裡並非罪惡之城,也並不傳奇,只是家園而已。

我們無法再進入城寨了,但大家依然樂此不疲地談論著它,作家也斯的〈九龍城寨:我們的空間〉則認為回憶城寨並非為了懷舊,而是為了思考我們身處其中的空間。透過一張張城寨的舊照片、一篇篇居民訪問,本書重新檢視城寨──也就是香港──的曲折歷史,並思考這個時代的種種。沒錯,這正是城寨清拆二十年後,格雷格‧吉拉德和林保賢這部作品依然具吸引力的原因。

關於香港的另一面:

  1. 【直探消失的黑暗之城】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
  2. 【直探消失的黑暗之城】城寨三劍俠和天臺郵差的城寨紀錄
  3. 馬家輝:不分經驗,香港導演多能拍出這座城市的曖昧
  4. 余杰:用香港評論家陶傑的話來說,亞洲人最大的人類學特徵,就是集體的順從。
  5. 香港碼頭罷工事件一周年

本文介紹: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本書作者/林保賢;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星洲日報:歷史寫在大馬的土地上
  2. 香港歷史散步(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