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顏:我希望能有讓我更了解讀者的統計數字!
Photo credit: Lekovic Maja/Shutterstock.com

【我就這樣成了作家】莫顏:我希望能有讓我更了解讀者的統計數字!

一個作家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作家的?從他/她出版第一本書開始?從他/她立志要寫作開始?或者,從他/她發現自己熱愛閱讀、並且想試著從一個讀者變成一個作者開始?

當一個作家打算開始寫作,他會不會需要什麼特別的……某種東西?例如一個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段,或者特定的音樂?作家筆下的情節是事先安排的?還是邊寫邊想?出版社編輯到底得幫作家做什麼?

支援行動創作及行動閱讀的【Writemoo犢創】,是數位技術為「寫作」這門古老技藝提供的新協助;除此之外,作家們對數位功具在未來可以開發的功能,有什麼其他想像?

答題作家:莫顏
相關作品:莫顏作品全系列

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想要寫小說?

寫小說,是我人生的意外插曲,會想嘗試寫小說,純粹是因為有一天和同學閒聊時,她說如果我們可以寫出一本十二萬字以上的論文,應該也可以寫出一本小說,我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便決定開始寫小說。

最初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學校沒這門課,老師也沒教,只能靠自己摸索,於是我跑到書店去觀摩,挑了一本小說來參考,看著看著,居然不小心看得入迷了,都忘了自己是來幹麼的。看完後得到的結論是,我不可能寫得出這麼好看的作品,正打算放棄時,想了想,又挑了另一本小說來翻,看了幾頁,我突然頓悟了,因為這本小說不太好看,卻可以上市,這不就表示我只要寫得比它好看,就可以出書了?這麼一想,我的信心又回來了,從此一腳踏進了小說界,插曲變成了主題曲,一直寫到現在。

寫小說之前會用什麼方式蒐集資料?找資料時有哪些有趣的經驗?

旅行、美食、和家人朋友聚會、看書、參考編輯意見等等,都是我蒐集資料的方法,也是我的生活。小說寫的是「人」,所以和人的互動最能激發我的靈感,其中和外國人的互動是最好玩的,曾有個外國朋友要我寫「贏」字給他看,一遍不夠,還要寫兩遍,我以為他是要我教他寫,誰知他盯著兩個「贏」字,驚嘆地說:「妳寫了兩次,居然還可以寫得一模一樣。」原來他覺得「贏」的筆劃太複雜,寫兩遍不出錯,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讓我笑個不停。

還有位學中文的外國人,他很喜歡做筆記,有一次我不經意看到他的筆記上頭寫著,勾左邊是「手」,勾右邊是「毛」,看到他的註明,又讓我笑個不停,他們不同於本國人的思維和反應,帶給我不少有趣的靈感。

寫作時有沒有什麼習慣?

寫作這一行,是個極需耐性和定力的行業,為了訓練自己,我習慣讓自己置身在不安靜的環境下,以培養創作的穩定度,例如我會一邊寫稿,一邊和家人朋友聊天,或是找間店坐下來,在熱鬧的環境裡寫稿,如果樓上有人在裝潢,敲敲打打,我也照寫不誤。

好玩的是,在國內寫稿,沒人吵我,在國外寫稿,卻很容易引來外國人的好奇心。記得有一回在舊金山一家小店裡寫稿,我察覺到旁邊的外國人在瞄我的筆電,我心想,你千萬別告訴我你看得懂中文字,老娘會嚇到的。直到他開口詢問,我才知道原來這位阿豆仔沒見過用倉頡打中文,我試著用英文跟他解釋,沒想到一旦開了頭,又多了好幾顆大頭探過來看熱鬧,當我示範如何用倉頡組合打出一個中文字時,眾阿豆仔發出「哇嗚」的驚嘆,他們的反應令我恍悟,原來倉頡輸入法是可以拿來表演的,果然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他們還問我「注音」是什麼符號,當我表演注音輸入法時,再次得到了「哇嗚」的驚嘆聲,最後,我在這間店裡當然寫不到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