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行動完成夢想,用夢想支持行動!
一九九八年出生於中美洲的貝里斯,在宜蘭長大。
父母親是教會傳道人,在四個姊妹中,排行老二。
從小二起,開始在家自學,並一路發起、籌畫多個大小公益活動。
陳慧潔今年 17 歲,在新書《有了夢想,然後呢?》中分享自學經驗,「國小三年級時,社會課程的單元是為民服務的機構,課本寫得很淺顯,簡直到了有些無聊地步」,於是慧潔的爸爸就帶著她到鄉公所、戶政事務所、清潔隊參觀,「我才發現課本對這些機構的描述少得可憐,深深體會光靠課本學習是不夠的。」原來清潔隊的工作不只是收集垃圾而已,包括收垃圾的時間與路線的安排、或是廚餘必須煮熟後,才能送去給養豬場的豬吃等等,這些都是課本學習不到的知識。
陳慧潔也分享到,她會投身公益,實是受她父親陳伯杰耳濡目染之下的影響。「公益,從看見問題開始。」有一次,陳伯杰注意到學校營養午餐總是剩下很多,丟掉實在可惜,於是他和學校合作,把剩下來的營養午餐打包成便當,送給有需要的獨居老人。沒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構想,受到學校大力支持,最後成為優良傳統,連小學生也投入送餐行列。陳慧潔說,「爸爸讓我明白,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從看見問題開始,改變世界並不是遙遠的事,遙遠的是我們如何把焦點從自身轉移,並且付諸行動。」
從 12 歲開始,陳慧潔便常受邀至各學校、機構、企業分享,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是全國最年輕的演講家。「只要有一個人聽完會去行動,或是我可以協助他做什麼,對我而言,一切就有了意義,即使跑到再偏遠的地方分享,即使分享聽眾不多,也很值得。」她分享,某次在礁溪國中演講結束後,有些班級開始以每個月七百元資助一個東非小孩,還有一班學生發起募款活動,除了勇敢地向學長姐分享故事與募款外,甚至利用假日走上街頭,為東非飢荒募款。
陳慧潔雀躍地說,「我用生命故事鼓勵了你們,你們同樣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勵了我,當生命影響生命時,誰也無法遺忘那份感動。」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就能讓世界不一樣!
書名:有了夢想,然後呢?
作者:陳慧潔
出版社:格子外面
上市日期:2015/7/25
延伸閱讀:
- 《台北蝸居夢想家》
- 《夢想不設限!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