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繪本,讓我們從親子衝突的情緒裡解脫
Photo credit: Lighthunter/Shutterstock.com

【讀者舉手】這些繪本,讓我們從親子衝突的情緒裡解脫

文/馬尼尼為

在《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裡,媽媽對小企鵝大吼之後小企鵝全身都散掉了,媽媽把散落各處的四肢找回來、縫回來,還向小企鵝說對不起。

這本書讓身為母親的我看了,覺得悶悶不樂。

事實上,走在路上常會撞到很多媽媽當街對小孩大吼,還沒當媽前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些媽媽的 EQ 真的好低;但自己成為母親後就會明白,孩子真的是常會「番」、無理取閙、做出危險動作、令大人無法駕馭。這種衝突最常發生在媽媽身上,因為媽媽和小孩的相處時間長,而且有經驗的育兒者都知道──媽媽常是孩子的頭號作對對象。

「母子衝突」在繪本裡偶會發現,但是通常母親不會是最後單方面道歉的角色,《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令我不快的原因在於小孩也會有錯,孩子約二到四歲時母子衝突最大,而新手媽媽又剛從生產哺乳一路顛簸過來,把衝突原因完全歸咎在媽媽身上,實在太過沉重。

五味太郎的《我說過了啊》以非常輕鬆的方式帶入「母子作對/孩子不聽話」這個主題,媽媽(或爸爸)走過石頭提醒小孩說「會絆倒喔」,小孩沒聽,馬上就「啊!絆倒了」;這時媽媽說「我說過了啊!」,表示「我說過你都沒在聽,跌倒活該」。

父母不難發現,孩子常會「講不聽」、於是不停「出狀況」:跌倒、滑倒、摔跤、感冒……等等,小則有驚無險,大則會讓父母親勞心勞力。《我說過了啊》裡的媽媽只是不斷重複「我說過了啊!」,看起來輕鬆,但現實生活中很難如此──書中結尾時孩子爬上階梯往下跳,媽媽準確地把他接在肩膀上抱走,這要在現實生活中,大概就會真的跌下來。

不是每位媽媽都能以「我說過了啊!」輕鬆應對,澳洲女作家 Mem Fox 寫的《Harriet, You’ll Drive Me Wild》(暫譯:「海莉,你快讓我抓狂了」)書名與書封直接反映母女對峙的局面,內容一開始就點名:海莉是個製造麻煩、令人討厭的小孩,她不是故意如此,但她就是如此。每一翻頁,就是一次她製造的麻煩:打翻果汁、把果醬塗得全身都是、餅乾全數打翻在地上……一切都在一天之內發生,每次媽媽都得清掃換洗……

海莉的媽媽說:「海莉,我親愛的孩子。海莉,你快讓我抓狂了。」媽媽說她不喜歡大吼,但從她的語調表情,我們能察覺她的情緒越積越多;每次海莉都會說對不起;但也許不到十分鐘,又會有狀況。

準備睡午覺時,海莉和狗兒拉扯,枕頭爆開──
瞬間,一千支羽毛飛在空氣中。
一陣可怕的沉靜。(翻頁)
然後海莉的媽媽開始大吼。
她一直吼一直吼一直吼。

我第一次讀到這裡的時候,淚水隨著那位母親的「yelled and yelled and yelled」流出來,那個畫面,道盡媽媽帶小孩的心酸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