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肉食系也愛吃菜!資深廚娘打破健康飲食的刻版印象
文/口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ake Back Your Health Conference
一講到養生健康飲食,一般人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刻板印象,多半是沒什麼油水、對肉食者來說幾乎沒有福利的清淡蔬食。看看電視節目中那些養生專家端出來的菜色或養生食譜中介紹的菜單,為了健康避免血壓飆升所以把麻油雞裡的酒全部換成水;為了增加各種纖維素維生素花青素葉綠素(?)攝取量每天早上得喝下一杯綠油油走出門馬上就可以行光合作用的生機精力湯,光想就讓人覺得崩潰。即使隨著年紀漸長,我也明白健康飲食是個無可避免的修正道路,但每每想到那些不怎麼可口誘人的選擇,嗯,還是先去吃燒肉吧。健康養生餐?噢,反正還有下一餐嘛,明天再說吧!
進入健康飲食的另一門檻是,相關食譜總是會用到各色大量蔬果、堅果、香料及各式道具,初學者的廚房中多半不會有完整配備,臨時要去哪裡張羅?加上菜價經常居高不下,有機飲食的價格更是經常高出一截,多少讓忙於工作的小資族們覺得綁手綁腳,麻煩不划算而卻步。因此儘管常看到許多專家們在螢光幕前大聲疾呼,但除了某類黑心食品又被踢爆的恐慌期間,大家會稍微振作一下注意飲食內容,其餘時候就……呵,交給食慾判斷就好。
不過最近讀到一本結合生活與料理的食譜書《原味食悟》,裡面倒是有些觀念很受用,即使平常沒空做菜,放在心上也能漸漸促進對日常飲食的正向影響。例如當要選擇食物或食材時,本書建議讀者的大原則是:「不管是食材選擇或最後端上桌的成品,只要過程中愈少以人工方式干擾食材生長、從產地到餐桌的旅行時間愈短、愈接近食物本來樣貌,就愈符合健康美味原則。」(也應了那句古老的諺語,如果你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那最好不要吃。)
書中亦分享許多健康飲食、健康烹調的觀念,新的習慣或許建立不易,但最重要的要點卻無論何時何地都很受用:
不用隨時隨地做到百分之百,但整體來說,如果「健康」與「美味」無法得兼而面臨抉擇時,我通常會很有意識地選擇前者;就算偶爾出軌,也不會盲目吞食。那不全是意志力的作用,當你習慣健康飲食後,身體自然會引導你作出讓身心感覺良好的決定,就像茹素者對肉食不會依戀一樣。……如果一下子做不到飲食大變革,那就從一個小小的,可以輕易完成又不影響生活型態的改變開始,例如一星期不吃油炸物,每周選一天改吃糙米五穀飯等,再慢慢增加頻率、拉長時間,時日一久,自然會發生潛移默化的功效。
作者邱佩玲原本是忙碌的記者,長期的工作壓力讓身體出現了警訊,原本不擅廚藝的她卻在烹調中找到療癒的方式,更因為有了小孩,全心投入療癒身心照顧家人的有機慢食生活,也因為罹患血癌的女兒,對飲食有了不同的體悟。離開記者崗位的她,轉而在美國大學城開設烹飪教室,東方的飲食背景遇上西方的生活環境,也讓書中的食譜充滿了「食材在地化,口味國際化」、不受限的無國界繽紛菜式。
Pei表示,「一般人對健康飲食的刻板印象是食材限制多,口味清淡乏味,那其實是誤解。『有機』飲食不等於『有限』口味,『清淡』也不等於『平淡』;調味可以輕而有層次,口感可以鮮明而有變化,端看食材的選擇與組合。」因此她的食譜自然也反轉了健康飲食清淡無味的印象,以天然的全食物為基底,和讀者分享十餘年來在烹調課上帶給學員的原創食譜。從帶點日式血統的五香烤豬肋排、健康不失美味的珍珠蝦肉丸、烹調簡易卻酸甜美味的南洋風茄汁雞,到各色號稱「讓肉食者抗拒不了的蔬食」、「讓非白飯不吃者破例的全榖料理」,全書60餘道健康烹調卻不失美味的食譜,看了真的讓人食指大動。下周即將迎來中秋節假期,跟著作者一起準備一點義式烤甜椒、五香烤豬肋排、軟嫩多汁的日式烤里肌,也是讓中秋烤肉變得更健康的好選擇喔!
【開動吧!飲食書展】本周主廚推薦特餐,單本享8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