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精準估算出版進度
Photo credit: Ingrid STILLFX/ Shutterstock.com

【老貓出版偵查課】怎樣精準估算出版進度

「你這本書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下個月。」
「下個月?三個月前你就跟我說下個月了。」

預估出版進度大概是所有新手編輯,甚至老手編輯同感痛苦的事情了。作者、譯者不歸你管轄,外編、協力不在你視線範圍,審稿老師回稿時間一直延遲,馬上要送印了你才終於有全書定稿可以找老師寫推薦序,找得到嗎?短時間內寫得出來,趕得上製版印刷嗎?印刷廠的承諾可靠嗎?……

現在的出版社,每本書都要提前作業安排行銷合作或活動,如果你估算的進度始終不可靠,三番兩次逼近關頭才說出不來,要延後,別說你的老闆不滿意,你的行銷企畫根本就會把你的話當成不存在,因為他辛辛苦苦跟通路敲定的資源或協議,動不動就要改期。

他對外講話沒有信用,推本究源他的最大變數就是你,自然會對你的話持保留態度,不再信任。你的進度估算能力不可靠,到頭來受傷的還是你自己。

但無數的問題堆在編輯頭上,編輯怎麼可能估算出準確的出版時間呢?不可能的啊。結果答案是可能。怎麼可能呢?祕訣如下:

一、你要知道哪些環節是最大變數

有些變數是不可控的,老師可能有他的國科會計畫列為優先,作者可能寫作進入撞牆期,譯者可能臨時有個急件半路插隊,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而且出版社即使知道了也沒有能力改變。編輯只能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沒別的辦法。

但你可以「畫大餅」。你看過氣象局的颱風預報潛勢圖嗎?越接近的路線,預估範圍越小,隨著預報越久之後的路徑,潛勢範圍越畫越大。氣象局隨時都在根據最新的情報修正預測的路徑。

在(原創或翻譯)稿件完成之前,他們是一本書誕生最大的變數,對這種巨大變數的東西,你能做的事情是畫一個寬鬆的時間範圍,不要提供一個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準不準的日期出來。畢竟一本書不是一篇文,文章還可以熬夜通宵趕出來,我沒看過一本書可以通宵趕出來的。

只有這個變數變成現實,稿子交齊,而且你確認過可用了,這時候你才有可能提出一個稍微精確一點的時間範圍。對最大變數抱持最保守的期望,這是編輯的自保之道。

二、數量可以降低風險

如果一個作者平均十二個月可以寫完一本書,而你手上只有五個作者,那意思就是平均來說你一年只會有五本完稿交到手上。如果你的產能需要一年生產十本書,你只找十個作者就夠了嗎?當然不行,你得找二十個作者才可能有機會實現當初的預期。

因為這中間會有意外發生,有時候作者就是撞牆寫不出來,這些都屬於不可測的風險。如果你手上的作者資源卡得緊緊的,那麼你的出版計畫就沒有任何承受風險的能力了。任何一個專案有意外,馬上缺書。而意外會很意外嗎?一點也不,意外總是會發生。

雜誌編輯通常會有一抽屜沒有時效性的備稿,圖書編輯要做的則是你要有夠多進行中的備案。這樣才有辦法彌補意外。

三、對於無法管控的外部環節,最重要的事情是

對於無法管控的外部環節,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真相。現在編輯一本書,上從作者,下到美編、排版(這裡的上下指的是流程的上中下游,不是地位上下),幾乎沒有哪個環節是屬於公司組織的成員,可以用階層管理的方式指揮,你除了請安催促之外,唯一的方法只有為每個外部任務設立分段檢查點了。

檢查點時間一到,大家把進行到何時的稿子攤開來彼此確認。這樣才能確認進度是否達成。要不然依照過去的經驗,大部分作者都會(我是說大部分喔)善意地安慰編輯說他們進度正常。你又不能到每個作者書房當場瞪著電腦螢幕確認文稿進度,所以檢查點是唯一可靠的方法。

一則有死線壓力(真的,死線壓力真的有效),二則即使沒有交稿,你也可以確認真的沒稿子。任何一個檢查點沒有完成,你就當那一個分段進度是零。每一段進度是零,全部專案自然不可能如期完工,這樣你就及早獲得預警時間。不會等到最後關頭才修正出書時間。

當然編輯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養辦事可靠的合作夥伴,這件事急不來,但卻是你的工作能否順當最重要的生涯資產。

四、給自己留點餘地,先做完,再出版

先做完全書,甚至印刷都完成,我曾經做過這種事,印好的內文,不上正式封面,改上「試讀本」假封,然後廣發試讀本,請各界專家試讀推薦,由於那本書全書超過一千頁,如果用一般影印方式做試讀本代價驚人,改用印刷方式跟正式版一起印,多印兩百本出來,成本則不到三分之一,行銷成本便宜得多。

有這種餘地,你可以做多事,行銷的,活動的,成本面、效果面都可以改善,不用在最後關頭火燒屁股,即使發現錯誤也因為表訂行程排定無法回頭,只好眼睜睜看著錯誤上市。這種最後看著錯誤上市的例子太多了,原因都是你沒有給自己留餘地。

 ※ ※ ※

編輯所佔的位置讓他基本上無法精準控制所有流程,但無法控制不等於無法預測,也不等於無法精準估算出書時間。我的經驗是你要從管控單書,改成管控整年的出版計畫。學會精準估算的祕訣,才會是編輯工作勝任愉快的基礎。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老貓出版偵查課

(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鼓勵老貓的出版研究,請到老貓的臉書按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