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寧:想法子讓我更方便地找資料吧!
Photo credit: Andrew Fisenko/Shutterstock.com

【我就這樣成了作家】喬寧:想法子讓我更方便地找資料吧!

如果要認真推究,觸發我提筆創作的動機,其實閱讀羅曼史只能佔一半原因,另一半則是我熱愛復古愛情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桃樂絲‧黛(Doris Day)主演的《枕邊細語》(Pillow Talk),這部電影真的浪漫極了!劇情幽默,愛情充滿張力,即使當時年紀還小,卻深深烙印在我腦海,成了我心目中嚮往的愛情典範。

既然當不成導演,我總可以透過文字拍戲吧?青澀無知的我,當時心中是這麼想的,創作羅曼史的念頭於焉形成。

寫小說之前會用什麼方式蒐集資料?找資料時有哪些有趣的經驗?

確立創作的主題之後,就會著手進行蒐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通常我會先上網查詢資料相關的專業書籍,然後善用公共資源,就近到圖書館借閱,但如果是比較冷僻的工具書,或是引起自己共鳴與興趣的相關書籍,就會掏錢買下收藏。

其實影響我最深的,往往是在蒐集資料之後,消化這些專業知識的閱讀過程,靈感更是經常因為蒐集來的資料,而有了全新的觸發。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在創作某一個故事時,我必須大量蒐集古巴與南美洲相關的資料,那陣子我跑遍各大圖書館借閱,並且購買了許多相關的書籍,大量閱讀之下,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而被撼動。

透過閱讀,我認識了一個早就聞名於世界的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從此,切成為我心中唯一真正敬仰崇慕的英雄。

我讀遍了許多跟切攸關的書籍,讀遍他生前留下的文字,我尊敬切,熱愛切,渴望擁有與他一樣的精神與勇氣,但我不盲目,除了與切相關的書籍,我不購買任何印上切人頭像的商品,於我而言,切留給世人的革命精神與其生命的內在價值,是無法用一個印了大頭照的馬克杯,抑或一件 T 恤來體現。

猶記得那一次的創作,男主角便是以切的形象下筆,期盼透過我的筆,在虛擬的世界,重塑另一個屬於我——抑或該說屬於該故事女主角的切‧格瓦拉。

紛亂的世界中,人們等待著能拯救一切的英雄出現,而渴求愛情的每個女人,更需要一個不受世俗價值觀定義,單單只屬於她們的英雄——猶記得當時的創作理念是這樣的。

寫作時有沒有什麼習慣?

因為喜歡發呆,個性又偏宅,所以寫作的時候一定得待在自己的電腦桌前,往往一坐就是好幾個鐘頭(默默低頭看向不斷長大的臀部)。

不過偶爾也會碰上非得外出不可的時候,假使當下人在外頭,靈感又紛沓而至,這時就會拿出紙筆書寫,長久下來養成了如果外出就會帶上筆記本與筆的習慣,但往往人回到電腦桌前,將那些內容 key 進檔案裡時,又會跟原本寫下的完全不同,有種每次都是白寫的 FU。(倒地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