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個問題,現在就搞定主管、摸透主管的心
文/史帝夫‧阿納森(Steve Arneson) 譯/陳冠甫
我在企業領袖課程做過一項蠻受歡迎的練習活動,讓企業人士分享他們遇過的「最棒」與「最糟」主管。教室裡每個人都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他們最喜歡的主管。大家都碰過助他們一臂之力的好主管。不過,輪到要分享最糟的主管時,教室就馬上安靜許多。幾乎每個人都有遇到糟糕主管的經驗,有些人甚至再也不願想起那些悲慘回憶。這個練習的有趣之處在於,所有人都有好主管和壞主管的故事可分享,這是每個人共同的經驗。
「最棒主管」有許多共通點──好的策略方向、授予權力、願意回饋、給予認可、建立良師益友的關係、提供許多成長與發展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好主管通常讓人一目了然。你知道他的決策與行動事出何因,一切都透明、合理、可理解。簡單來說,大家分享的最棒主管故事都有共同的核心:他們與主管之間有著非常穩固的關係。他把你當成獨立個體,讓你明確感受到自己被關心、被重視。
「最糟主管」的故事則截然不同。在這些故事裡,主管不信任部屬、不願授權、不提供回饋、也沒有輔導或指引,甚至會耍心機。更不妙的是,最糟主管很難懂,你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為什麼做某件事。為這種主管工作常常讓你感到困惑或挫折,你們之間沒有堅強的關係,甚至根本無法建立關係。很多人共同的感受都是,最糟主管從不會把你當成一個人來關心。
為什麼有些主管願意關心你,有些卻不屑一顧?為什麼有些主管願意開誠布公,有些則關上溝通的大門,甚至帶有惡意?為什麼有些主管自信又無私,有些人卻多疑又充滿不安全感?我想,一切都與「動機」有關。主管的所作所為(或不作為)都回溯到他的價值觀──而價值觀會產生獨特的動機。想要改善與主管的關係嗎?第一步要了解究竟是什麼在驅動他的行為。
主管動機千奇百怪
我想借用托爾斯泰(Leo Tolstoy)對於「家庭」所說過的名言,改寫成:「所有好主管都十分相似,每個壞主管卻各有不同。」這正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如果你和主管處不好,或是完全不知道如何跟主管相處,就要想辦法了解他的動機。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動機的支撐──即使壞主管也一樣,他做事一定有原因。壞主管的動機經常是只為了自己著想。例如,主管不讓你和他的老闆碰面,一定有原因。要找出真正的原因,必須先了解他的動機。
毫無疑問,我們的動機會促成我們的行動。有人的動機是錢,有人渴望認同感。有人只想把分內工作做好,有人不計代價希望得到成功。有些人希望自己能人見人愛,有人不想跟同事交朋友。有人害怕犯錯,有人愛冒險。每個人都有動機……你的主管也不例外。
我真希望能準確地告訴你,你的主管究竟希望你怎麼做。但我不在這段關係裡,「你」才是經營這段關係的人。你必須努力研究他的行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動機。與主管共事融洽的關鍵就在於,要清楚促成他的想法與行動的原因,要了解他的心。
下定決心,了解主管的內在
主管就像一團謎,你需要具備洞見,才能了解他的心。所謂的洞見,就是能夠深入理解一個人行動、想法或行為背後的驅動力。這個定義充分展現出我在培訓過程中希望大家做到的事──讓大家清楚掌握主管行為背後的原因。我把這個過程稱做「開始搞定主管,摸透主管的心」。
我發現,無法與主管相處的人,通常都沒有做好功課。他沒有仔細研究主管的行為,發現背後的核心動機。他看得見主管的行為,卻不曉得用意為何。這段關係讓他很沮喪,卻又不知道如何改善關係。碰到這種人,我會問他一系列的問題,幫助他得到所需要的洞見,調整他與主管的關係。
研究主管的過程,包含了10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主管的行為與心態。要得到答案,你必須直接詢問主管、與同事交談或更密切地注意周遭環境。無論手段為何,這些問題的答案會讓你清楚掌握主管行為的潛在動機。在這個階段,希望你能仔細思考與回答這些問題。不妨試試看寫作練習,然後思考你學到的東西。最後,我會提出建議,讓你能調整、適應不同的動機。
開始搞定主管的 10 個問題
- 他的管理風格是……
什麼時候是安全時間?
什麼是主管偏好的工作方式?
哪裡是主管的地雷區?
主管在公司裡的名聲如何? - 他的優先要務是……
主管的夢想目標是什麼?
主管的壓力點在哪裡? - 他的人際網絡透露……
誰是主管的偶像?
主管在公司有影響力嗎?
主管與他的老闆夠麻吉嗎? - 最關鍵的線索就是……
主管的原始動機到底是什麼?
仔細閱讀每個問題,寫下你的想法或觀察,同時努力回想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跡象或訊號。詢問你信任的同事,收集他們的意見,然後注意主管的心情、肢體語言、用字遣詞與行動。藉由仔細思考每個問題,你會慢慢建立起一系列的見解,協助你解釋主管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