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水・私觀點】要你去看那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束縛──傅月庵讀平路《黑水》
文/傅月庵
原刊載於傅月庵Facebook,已獲授權轉載
小說是「虛構」(fiction),虛構不盡然無中生有,追溯再追溯,幾乎都有些許根據,以是真真假假,索隱成一派,評論自此而出。小說遂轟轟烈烈,鬧熱滾滾了。
但既稱「虛構」,真實必僅能佔其中一部分,太多了,恐成一種侵犯,當有倫理爭議。
那,以「審判中的謀殺案件」為主題,於此澆消胸中塊壘呢?
這是大題目,也是走鋼絲的事。走得好,那是高明;一個不小心,便可能摔得粉碎。
平路一直在探索小說的可能。90 年代之前不論,此後勇於起死者於地下,從歷史的罅隙當中,賦予看似已蓋棺的人物另一張可能的臉孔,讓人狐疑,讓人不舒服,讓人思索更多的問題:父權結構之下的女性地位、封建體制之後的血肉人性⋯⋯其成就有目共睹,國母、巨星遂都一一動搖了。
而今,她更大膽(或更虛無於所謂「真相」),反過來,竟想為「生者」蓋一棺,取材「審判中的謀殺案件」,「虛構」出一本小說。她無意也無法改變「真實」,這是可想而知的。但「侵犯」已成事實,界線都已模糊,只要有人不滿意(或看不懂),吃不完的她怕要兜著走了。
但這不重要,反正白紙黑字,敢作敢當,她的事!重點是:平路要的是什麼?如此甘冒大不諱,她想要給讀者的是什麼?翻讀一過,初衷不忘,還是「父權結構之下的女性地位、封建體制之後的血肉人性」,以及小說之外,「日益為這塊土地感到焦慮的作者之心」。──我所看到如此,若是這樣,平路真也可算是「一心惟爾」,念念不忘「譴責小說」了。
讀這書,一直讓我想起《旅行與讀書》封面,上田義彥為詹宏志所拍的那張肖像。「根本不像!」「怪怪的,他才不是這樣。」「本來也覺得不好,讀完書,才知真的恰如其分。」「不,他就是那樣,已經那樣!」⋯⋯。好的創作,從來超越「像不像」、「是不是」的寫實層次,而是要點你、刺你,讓你思索隱藏背後更巨大更迫切更黑漆漆的那些東西。平路這小說,應該也是這樣的吧!
──有人就是不怕麻煩,非要寫一本讓你心情不好的小說,因為她要你去看去想去動去掙脫那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束縛⋯⋯
傅月庵
本名林皎宏,台灣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曾任出版社編輯、主編、總編輯,二手書店總監,現任掃葉工房主持人之一。潛心砥礪編輯技藝,視為匠人修行;致力探索書籍未來形式,各種出版可能。偶亦為文,散見兩岸三地報章雜誌。著有《一心惟爾:生涯散蠹魚筆記》、《生涯一蠹魚》、《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天上大風》、《我書》、《書人行腳》、《冊頁流轉》等繁簡體作品數種。
本文為「黑水・私觀點」系列書評,深入認識平路《黑水》▶︎▶︎▶︎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