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其實是完美主義者自我保護的盾牌!
文/珍.博克(Jane B. Burka)、萊諾拉.袁(Lenora M. Yuen)
我們請拖延者思考造成他們拖延的因素時,他們通常表示:「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大家預期你隨時都有完美的表現,你根本無法承擔所有的壓力。」的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全天候接收各式各樣的要求。現代的社會步調緊湊,要求嚴苛,很多人以拖延作為掩護,箇中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但是一個人之所以拖延,身處在壓力大、力求完美的社會裡只是原因之一,想必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果身處在現代社會裡是造成拖延的唯一因素,每個人應該都有拖延的問題。很多人面對社會壓力時,他們不會出現拖延的現象,而是呈現不同的痛苦症狀,例如工作狂、憂鬱症、身心失調、酗酒、毒癮、恐懼症。有些人在全天候的壓力下,反倒更能蓬勃發展。
想了解你為什麼會以拖延作為因應壓力的主要對策,我們需要探索你生活中更私人的面向。我們希望你想想,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拖延現象的。
最早的記憶
你還記得第一次拖延的情況嗎?那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的?是學校課業方面?還是父母叫你做的事情?當時你幾歲?是高中……還是小學?還是更早之前?後來結果如何?你當時的感受如何?以下是一些拖延者描述早期記憶的例子:
我記得那是在小學二年級時,老師第一次要我們交作文。他叫我們寫兩段,描寫山景,第二天交。我記得老師一出這個作業,我就感到害怕,我要寫什麼呢?我整晚都在擔心這件事,卻遲遲不肯動筆。最後,隔天吃早餐時,我媽幫我寫了那篇作文,我抄一遍,交出去。那時我鬆了一口氣,也覺得自己是個騙子,那篇作文我拿了「優等」。
我記不得確切是哪件事,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我媽叫我去做一件事,但我心想:「我不要!」
我為了早點出去玩,常匆匆寫完功課。我爸會先檢查一遍我的作業,才讓我出去。他每次都會找出我寫錯的地方,我得訂正完後才能出去玩;或者他會先交代我做其他的事情,做完才能出去。後來,我終於明白,其實我作業做得再快再好都無所謂,他只是想找事情讓我忙,直到他有空才讓我出去。從此之後,我就不想盡快寫完作業了,我都坐在那裡發呆打混。
那是五年級的時候,我在校成績一向不錯,老師都很喜歡我。那年,班上一群女生組成一個小團體,不讓我加入,因為她們說老師特別寵我,還說我假正經,我覺得自己似乎有了污點。我記得當時我心裡打定主意:我永遠不想當老師的寵兒,所以我不再努力讀書,開始拖延,就這樣。
對很多人來說,拖延症狀最早是出現在就學期間,那也是孩子進入競爭社會以前的跳板。許多學校以學業成績作為區分學生好壞的主要因素,所以你可能把自己當成優等生、中等生或劣等生。校內團體通常也是這樣形成的,「優等生」、「校隊」、「遊樂分子」可能會嘲笑其他團體的孩子,以確立自己的階級優越感。同儕對待你的方式可能會對你的學業和社交上的自信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後來畢業多年,很多成年人還是以兒時大家看待他們的方式來看待自己。
我們也會一直以在校的學習經驗來看自己,例如閱讀障礙、數學恐懼、注意力不集中、資訊處理困難,或是口才問題。儘管多年之後我們的技巧已經進步了,我們還是會擔心有人發現自己的缺陷。拖延可能是我們掩飾這些缺點的計策。
或許拖延能避免你在課堂上出糗,老師可能會說:「我希望你努力一點。」但是他們從來不說:「你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因為老師從來看不到你有哪些能力。可惜,大家有時忘了,成績不單是衡量智力而已,也顯示孩子是否專心、合作、充分發揮想像力。
不管你是從何時開始拖延的,你知道這習性很難改正。拖延除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計策外,也是源自於你對生活的信念。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觀念,所以我們稱之為「拖延者信條」。
拖延者信條
我必須做到完美。
我做的每件事都應該輕易進行,毫不費力。
什麼都不做比冒險後失敗收場來得安全。
我不該為自己設限。
做不好就乾脆別做。
我必須避開質疑。
這次做好,以後每次都得做好。
依循別人的規定,就表示我讓步,失去掌控。
我不能失去任何東西或任何人。
如果我展現真實的自我,大家不會喜歡我。
你可能覺得這些假設很熟悉,又或者你可能這麼做而不自覺。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這些都不是絕對的事實,而是為拖延預作準備的個人觀點。如果你認為做什麼都必須完美,你就會寧可拖延,也不願意冒著失敗的風險努力去做。如果你相信成功很危險,你就會拖延,減少把事情做好的機會,以保護自己和他人。如果你把合作視為讓步,你就會一直擱著事情不做,直到你覺得準備好了才做,以保有掌控感。如果你覺得大家不會喜歡真實的你,你就會隱忍著想法不說,和人保持安全的距離。
這些「拖延者信條」反映出拖延者阻止自己前進的思惟。自我批判、擔心、杞人憂天的想法,可能讓人無法跨越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的障礙。發現自己的想法不切實際,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不過,「拖延者信條」不單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而已。
我們覺得,大家之所以有拖延的問題,是因為恐懼。他們害怕,萬一他們行動了,那些行為可能讓他們陷入麻煩。他們擔心,萬一他們展現真實的自我,就得面對危險的後果。在失序和拖延的背後,他們其實是害怕自己不被接受,所以他們不僅躲避這個世界,也躲避自己。儘管批判、輕視、厭惡自我也很痛苦,但是這和看清真實自我所衍生的脆弱感相比,還比較容易承受,拖延是他們保護自己的盾牌。
※本文摘自《拖延心理學》,立即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