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才是真正的洪吉童?
文/群星編輯室
⋯⋯他又接著說:「如今咸鏡監營失去武器及穀食,又在不知道我們行跡的情況下,這段期間有可能會傷及曖昧之人。我所犯下的罪行若嫁禍到無辜百姓身上,雖然不為人知,但難免遭受天罰。」於是立刻在監營北門上貼上字條。
「盜取倉庫穀食及武器之人,活貧黨黨首洪吉童是也。」
──《洪吉童傳》
朝鮮世宗大王時代,有一洪門宰相,他趁著吉夢的徵兆,與家中女婢行樂而得一子吉童。吉童天生英才,允文允武,還擁有神通無數,奈何庶子之身,在家族裡地位卑微,卻又因其過人才華遭嫉,受人毒計陷害,差點喪命,只好黯然離家,流浪遠方。
無法以正當管道抒發志向的他,開始集結盜賊,組成「活貧黨」,他打刧寺院,奪取官倉裡的糧食武器,將得來的利益分送給貧民享用。
這種高調的盜掠自然會被中央緝捕,沒想到洪吉童卻用幻術,以七個稻草人做成自己的化身,讓全國八道各有一位吉童,各道隨時傳回洪吉童於何時搶了城倉穀糧、營中武器的訊息,同一人幾乎同一時間在多處作案,官衙對此懸疑難解。
吉童向中央提出歸案的條件,要讓他有機會任官,一展抱負,並一表自己過往以俠盜就義的理念,得到世宗大王的認可。之後吉童遠走他鄉,在濟島結了婚,並建立以「栗島國」為名的理想烏托邦⋯⋯
對於喜愛韓國影視的朋友們來說,「洪吉童」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但多半只知道他是個歷史人物,或頂多透過改編的連續劇認識他的俠盜風範。事實上在朝鮮歷史中,洪吉童(或譯成洪吉同)確有其人,真實洪吉童(一四四三-一五一二)的母親為妓生,古代朝鮮的法律為從母法,吉童也因母親的身份而歸於賤民之流,無法參加科舉考試;沒能求取正當功名的他,以光州一帶為根據地,盜取貪官與土豪的不義之財,贈與貧民,並長年與官軍對抗。終在燕山君時代,因朝廷頒布大赦令,洪吉童集團自首後,被流放至南海三千里。
據說洪吉童之後在琉球國久米島登陸,驅逐了當地殘酷統治的酋長,展開日本、琉球國、中國之間的貿易活動,並建造城邑,統治當地。
到了十六世紀末,朝鮮文人許筠(一五六九-一六一八)將洪吉童的故事改寫成小說《洪吉童傳》,加強他神通無敵、氣力驚人的形象,也點出他出身之無奈,對世道的看待,及義行之理念,這些傳奇事蹟反而成為現代人對於洪吉童的印象。雖然此書作者是否真為許筠仍有一些疑議,但目前仍以此書為他於一六一二年發表的作品為通論。
在許筠所處的時代,正處朝鮮王朝的中期,國勢衰退,外有豐臣秀吉蓄謀入侵,內有黨爭紛擾,內政、外交騷動不斷,社會各階級的矛盾與衝突也更加激化。
許筠藉著百年前之歷史人物的俠盜形象為底本,重新塑造在亂世中展現志向的無敵力士,故事裡的吉童對於人道關懷與道德價值有自我的堅持,在本文一開始的那一段引文或許可以看得出他的理念──他要做的事,就是能達到人民能安居樂業的目的,且在過程中不傷及無辜──但他的做法或許已偏離了所謂的「正當」。
儘管書中吉童以神通幻術偷盜搶掠之舉,未能受到當時文人的肯定,但此書的出現,對當時平民階級的抬頭,有很大的鼓舞,並開創了韓國文學史上寫實小說之先鋒,奠定了許筠在韓國文學史上重要的地位。《洪吉童傳》同時是目前公認最早之朝鮮文人獨立創作的母語小說,也是朝鮮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經典傑作。
或許讀者朋友們會感到疑惑,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洪吉童?是史書上的盜俠?是小說中有多個分身的神通力士?還是藉文以明志的許筠?洪吉童的故事經過時代的盪漾,文字的幻化,已成為一種社會及文化上的象徵──對現世的反抗,以自身能力爭取自己認同的正義,為人民謀福祉,並開創出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