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未央 》:夢想會幻滅,愛情會失敗,但仍有......
圖片提供/永樂座

【讀者舉手】《夜未央》:夢想會幻滅,愛情會失敗,但仍有……

整理、撰稿/黃婉婷

「他常想著要做好人,要慈善、要勇敢、要睿智,不過這一切都相當困難。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也希望為人所愛。」封底文案道盡了男主角迪克‧戴佛的心聲,也暗示著結局不盡人意,但費茲傑羅仍抱持著溫柔,譯者劉霽在寒冷的夜裡,來到永樂座和讀者分享,費茲傑羅長篇小說《夜未央》,即便洞悉終將失去一切,仍堅持做夢的勇敢與溫柔。

史考特‧費茲傑羅的長篇小說《Tender is the Night》,極具自傳色彩,書名取自濟慈的詩《夜鶯頌》,描述夜色黯淡,仍有光,好似絕望中仍有一絲希望。一人出版社捨棄了《夜色溫柔》,選擇不那麼貼近的《夜未央》作為書名,劉霽表示,「夜未央」有種還未到深夜,仍有光明的感覺,如同迪克 .戴佛在認清夢想會幻滅、愛情可能得不到後 ,仍保有溫柔和助人的心,就算結局未必好,仍有一絲希望在。

敘事從故事的途中繼續進行(In medias res):第二女主角遇見迪克‧戴佛,在他人生最意氣風發的時刻,緊接著回溯他年輕時的青春洋溢 、 對世界懷抱理想,再描述他下墜的過程。劉霽表示,費茲傑羅不只調動時序,對時間感及節奏控制掌握精準,第一章用長篇幅講幾個月發生的事,第二章以短短篇幅回溯十幾年的人生,中段變換時序後,節奏驟變,第三章,事情層出不窮,呈現人控制不住、失速下墜的狀態。

除了時間及節奏掌控外,費茲傑羅筆下窮小子愛上富家女的情節,都是他個人的投影,藉故事講述男女關係:如果一方永遠在付出,一方永遠在承接,對付出的一方是種掏空,承接的一方亦是種壓力,難維持長久。劉霽說,女主角痊癒後備感壓力,好像虧欠男主角,但這種虧欠,不是用一種「我真的很對不起你」的方式被表達出來,感情是很複雜的,無怨無悔的付出,有時候反而會掏空了自己,內在被掏空,就需要別的東西來填補,這也是迪克‧戴佛會墮落的原因。

有些人會批評費茲傑羅的作品深度不夠,劉霽辯駁:「不是深度不夠,而是關注的面向不同。」不同於海明威描述的是內心深層,費茲傑羅關注的是整個社會、世界、人與人之間在發生的事情,所以他描寫的東西是非常外在的,用文字跟細節去營造外在世界,有人用「蓋金樓」形容費茲傑羅的小說,用非常優美的文字蓋出一個金樓,但裡面是空的,正如同那個時代,社會是漂亮的,但人心是空洞的,理想都會幻滅,愛情都會失敗,所有人都渾渾噩噩在過日子,從書中可以觀察許多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時代的演變,劉霽說,費茲傑羅筆下的角色,從不只是單一的人,更投射了整個時代。

闔上書,不免感嘆與惋惜,好人為何不能有好的結局?但如果拋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維,人生命運的發展,不也正是如此嗎?不是抱著某個理想,或想要當好人的願望,就可以實現,某些事無法控制,想幫忙也幫不了,但那也未必是真正的絕望,費茲傑羅筆下的角色即便如此,還是有值得同情跟憐憫的地方,或許有些事無法控制,未必代表你就這麼不堪!世界再怎麼黑暗,仍有一絲希望在。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夜未央
  2.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3. 大亨小傳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