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漢甜點/茶寮侘助】茶寮裡的白玉糰子 乙骨家的甜蜜味
口述/乙骨正弘 撰文/李佳芳
老的大鐘響亮敲起,老房子從沉睡中醒來,連陽光曬不進的角落,也悄悄伸了懶腰。此時,廚房的布簾後,悄然透出微光,乙骨正弘的身影在窄小的空間裡穿梭,爐上大鍋噗嚕嚕滾沸著,一顆顆紅豆在裡頭跳舞,甜膩的香氣漸漸飄散,充盈整棟房子。幸福,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來臺灣七年的乙骨正弘,原是為了學習中文而來,在臺灣當交換學生期間,他不同於其他日本交換學生,不是選擇待在臺北,反而選擇到草根味濃郁的高雄唸書。
乙骨正弘出生於日本埼玉縣,老家就位在「日本三大茶園」之稱的狹山市,乙骨這個罕見姓氏是戰國時代「戰神」之稱的武田信玄將軍所賜,因此乙骨在當地算是歷史悠久的世家。由於生長在茶鄉緣故,乙骨正弘在高雄生活期間,特別留意到臺灣人也流行喝茶,不過品茗方式卻不同於日本,一壺多杯的老人茶泡法讓他覺得相當新鮮,引發了習茶的興趣。自此之後,他利用課餘時間拜師學茶,甚至取得茶師資格,而開茶藝館也就成了他的夢想。
與臺灣籍的妻子相遇之後,乙骨正弘選擇留在臺灣生活,受到熱愛甜點的妻子鼓勵,他決定在一間小小的喫茶食堂裡,嘗試著將日本甜點搭配臺灣茶,把自己所喜愛的茶飲與茶食結合。乙骨正弘的食堂取名叫「茶寮侘助」,食堂隱藏在一棟頗有年歲的老民宅裡,誠如小店的命名,這是一個充滿安靜的空間。

為了開設喫茶食堂,乙骨正弘請教了在日本當營養師的母親,並邀請母親來到臺灣設計與指導料理。茶寮侘助所供應的料理包含了日式餐食與甜點,主食的部分包含有蕎麥冷麵、燒咖哩烏龍麵、玉子燒、關東煮等,這些料理都是乙骨正弘從小吃到大的家常味。在甜食部分,為了製作茶食點心,乙骨正弘向母親學習手揉白玉糰子。茶寮侘助的白玉糰子講究現點現做,所使用的不是臺灣糯米粉,而是日本糯米精製的白玉粉,尤其滾煮熟透後立即放入冷水冰鎮,因此具有外硬內軟的彈度口感。
看著乙骨正弘做糰子,手上動作不過是拌與揉,感覺十分簡單。不過,乙骨正弘卻笑著說,當初向媽媽學做糰子的時候,可是被罵得很慘呢。原來,糰子是沒有固定食譜的,氣候的冷熱或乾潮都會影響水分比例,所以甜點師只能依靠手感來判斷。乙骨正弘指指耳垂,喃喃說道:「軟硬要像這樣才行。」是否耳邊又響起母親嚴厲又溫柔的告誡呢?
繼續閱讀:男子漢甜點系列報導
※ 本文摘錄自《小日子享生活誌05月號/2016第49期》〈男子漢甜點〉,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