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過CarGo 把藍帶級美食變平價
撰文/劉育菁 攝影/張家禎
有一種熱情,一旦點燃,如野火燎原無法停息,經營「路過 CarGo」的二位大女孩,憑著無師自通的一股傻勁與熱情,突破非科班出身的料理侷限,提供安心、健康的藍帶級午餐,創下一頁餐車傳奇。
元月初寒流來襲,位於錦州街、建國北路口的小餐車,強風幾乎吹垮雨傘,但卻吹不散絡繹不絕的人潮。這一天,吳小姐上午九點在「路過 CarGo」臉書留言,訂了一份中午特餐外加招牌焦糖布丁,預約十二點半取餐;一如往常,她午間順便「路過」,付了錢帶著「藍帶級」的美味餐盒,回到辦公室盡情享用。
錦州街沿路牛肉麵、便當、簡餐店等平價美食林立,小餐車想在競爭激烈的辦公商圈突圍,究竟有什麼能耐?簇擁人群中,住在附近的老顧客給了一個答案,他說:「她們的餐點美味又營養,像吃媽媽的便當一樣安心。」另一位老饕級食客跟著附和:「我平均每周會『路過』一、二次。」
兩個熱愛烹飪的女生 用一台餐車實現夢想
原來,每天中午準時報到用手繪設計的「路過 CarGo」餐車,沒有醒目招牌、特殊菜單命名及宣傳廣告,憑藉的是二位女主廚天天更換菜單,像媽媽親切地關心客人,她們解決上班族中午不知吃什麼的「微苦惱」,成功收服粉絲的胃。透過老顧客的口耳相傳,以及美食部落客的主動推薦,成立不到一年吸引不少媒體報導,而背後的二位靈魂人物分別是:六十九年次的大吉與七十三年次的布丁。
秉持健康、安心、營養三大原則,路過追求的是用最新鮮的在地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餐點。為了給自己更高「藍帶」標準,她們二○一四年自掏腰包,參加藍帶國際廚藝餐旅學院第二屆獎學金廚藝大賽。
選手來自中、港、澳、台四地,在進入總決賽之前,得先經過初選及複選二個關卡,兩人一路過關斬,代表台灣到上海參加總決賽。最後,負責鹹食的大吉果然不負眾望,一舉拿下冠軍,獲得三年的獎學金。專長在甜食的布丁,雖然未能獲得獎學金,但能晉升台灣五強的代表,實屬不易。
無師自通 突破非本科侷限
讓人驚訝的兩位年輕女孩,是如何突破非科班的侷限,做出顧客夢想中的美食?答案是──不滅的熱情。
二○○二年大吉從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待在行銷、企畫、公關領域七年,但總覺得工作不起勁,九歲就曾下廚的她,偶爾幫朋友準備派對食物。有一天朋友對她說:「我不記得妳做過什麼公關案,但卻忘不了妳做的菜餚。」這句話就像當頭棒喝,喚醒了大吉的「料理魂」,讓她一頭栽進餐飲業當起永遠的學徒。
不久,她遠赴澳洲墨爾本餐廳打工度假二年,最多曾兼三份工作,六點天還沒亮就上工,等到夜幕低垂十點才下班,企圖用最少的時間精進廚藝,這個代價是每天花十四至十六小時「窩」在廚房奮戰,但她從未喊累。
國際知名人力資源專家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發現天賦之旅》提到:「如果你做的是你熱愛的事,你應該享受這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大吉永遠不會忘記,在澳洲曾經有一位客人高舉著盤子走向前對她說:「妳做的東西非常好吃,我連盤子也抹乾淨。」這分感動她銘記在心,成為鞭策她向前的動力。
轉行不被家人認同 也澆不熄料理熱情
然而,「廚師」從來都不是大吉的本業,雖然天賦不差,也能無師自通,但最難過的是,至今家人從不吃她做的西式餐點,也未因她獲得獎學金而開心,她語帶落莫地說:「從行銷企畫轉行當學徒,雖未受到諒解,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做對了什麼,才會跟那麼多客人變成朋友。」
相較之下,從小跟外公、外婆居住、畢業於東海大學餐飲管理學系的布丁,顯得幸福許多。布丁在小五那年,曾做出一份泡芙,送給喜歡的人,為她埋下了烘培的種籽。
從小就展現甜點天賦的布丁,十歲就懂得翻食譜、學做甜點。她的第一本食譜是《家庭簡易美食──西點》,作者是梁淑嫈,當時如果看不懂書中的文字敘述,或不知道去哪裡買食材,她甚至會主動打電話到出版社詢問。
每次做甜點,外婆都會在旁邊用行動支持,協助清潔與善後。話不多的布丁談起外婆臉上堆滿笑容,「外婆就是我的好幫手與好食客」,家人傾全力支持,讓她除了正規學程,也能積極向外吸收實戰經驗。
設計獨特餐車 第一天開張只賺三十元
升大三那年,布丁遠赴紐約 Beechwood 餐廳點心房實習,短短三個月不眠不休,學習一、二百種點心作法。關於這點,大吉也表示對於布丁的「自學力」感到不可思議,「比如到日本考察五天,竟可以連吃五天的早、午、晚外加宵夜的全甜點大餐,家中與甜點相關的書籍可能比書局還要齊全。」但也因為布丁經常上網流覽國外大師的作品,才在偶然機會下認識同樣熱愛烹飪的大吉,後因志趣相投一拍即合。
很酷的餐車念頭來自布丁,確立目標後,二○一三年底開始規畫,這當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困難。舉例來說,因為資金不夠充裕,又想打造一台能夠拆裝、擠得進電梯、且要符合甜食及鹹食不同需求的餐車設備,花了二個月在網路上收集資料,自己繪製好車體圖後,終於在桃園找到願意設計製作的團隊。
客製化餐車到位只是第一關,要到哪裡賣?客人會不會買單?兩人都沒把握。大吉回憶說:「第一天開張,我們在台北市一邊躲警察,一邊叫賣,八小時卻只賣出一份甜點,營收三十元,真是欲哭無淚!」
把極限當挑戰 國外旅遊不忘蒐集靈感
所幸,兩人都有樂觀、向前看的本事,陸續在華山、松菸文創、南京東路及行天宮等人潮多的商圈嘗試叫賣後,才終於在中山與松山交界三不管地帶的大樓前方畸零地安頓下來。
餐車定位後,不久媒體來訪生意扶搖直上,從一天只賣十份餐點,業績好時衝上七、八十份,若再加上下午外燴、餐前酒與餐點等客製化服務,工作時間超過十二小時,但卻樂此不疲。
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把料理當成極限挑戰。大吉維持天天更換餐點的原則,凌晨四點就到市場選購有機、無毒的小農產品,烹調時不添加任何化合物、雞粉、味精,食材成本占售價五成。而布丁每周平均新推三至四種甜食,在簡陋餐車的限制下,挑戰新鮮出爐,讓客人享用熱呼呼的甜點。二人從開店至今已做過上千種料理,堪稱餐車界的奇蹟。
把料理當生活的兩人,今年元旦才剛從越南、柬埔寨旅遊回國,回來後開張的第一天,大吉特別設計在柬埔寨吃到使用香茅、薑黃、檸檬葉,蔬菜高湯與椰奶一起煮的一道燉菜料理,口味是甜甜的香料與椰奶味,搭配放入香茅、薑黃及番紅花的多穀彩色飯,一下子就賣光光。
雖然前方仍有變數,但大吉很確定,二○一七年前一定要賺到去澳洲的生活費;至於布丁也肯定會繼續走在甜點這條不歸路上,「雖然跟上班相比,睡眠時間減少很多,但生命卻很充實!」或許就是被熱情點燃的信念,才能讓一台小餐車創造驚人奇蹟。
路過CarGo餐車 小檔案
經營者:
大吉(羅吉齡),六十九年次,龍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
布丁(洪侯任),七十三年次,東海大學餐飲管理系畢業
地點:台北市錦州街、建國北路口
創業時間:一年多
創業資金:記者粗估三十萬元
臉書:www.facebook.com/CarGo2014
營運模式:每天晚上十點於粉絲專頁公布隔天菜單,可事先留言預訂,也提供外燴、餐酒會與訂製餐盒服務。
※ 本文摘錄自《女人變有錢雙月刊 01-02月號/2016 第43期》〈敢變,就有出路!3個用熱情扭轉人生的故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