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問爺爺的意願時,爺爺哭了」──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導演陶磊
〈咖啡蛋〉劇照,逆光電影提供

「我去問爺爺的意願時,爺爺哭了」──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導演陶磊

文/犁客

「拍攝的時候,我想像的就是在大銀幕上呈現的樣子;」陶磊說。

拍過廣告短片、獨立MV的陶磊,是拍攝〈〉、〈〉及〈咖啡蛋〉三支短片的年輕導演。這三支短片是逆光電影製作的《流動中的閱讀風景》系列作品;2016年5月28日,《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在光點華山電影院首映。

留給觀眾一些思考的空間

陶磊擅長風格強烈的作品,由他執導的三部短片當中的〈〉,改編自鴻鴻詩作〈船上圖書館〉,陶磊請來《逆光飛翔》電影男主角、盲眼鋼琴家黃裕翔演出劇中的圖書館員,在黑暗的圖書館裡經由閱讀點字書籍,發現另一個神奇的世界。

「我去問爺爺的意願時,爺爺哭了」──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導演陶磊
〈見〉劇照,逆光電影提供

〉的幻想風格原是陶磊的強項,「不過在拍的時候還是很傷腦筋,主要是我得用有限的預算做出奇幻的場景;」陶磊道,「其中有一幕是要在圖書館裡下雪,我們準備了用紙片做成的假雪,但在拍攝現場我一直覺得不大滿意。後來看了片子,發現感覺不錯呀,忽然想到:圖書館裡的雪是紙做成的,這不是很理所當然嗎?」

從〈船上圖書館〉到〈見〉

陶磊執導的另一支短片〈〉,與與〈〉的風格完全不同。這支短片改編自陳思嫻的同名詩作,原作會讓人聯想到窺視的洞孔、暗中觀察他人生活的隱蔽;「我也考慮用『偷窺』當主題,」陶磊說,「不過後來決定要做更多變化。」

「洞」的意象經過陶磊的轉化,變成蝸居的住所、陷阱,以及人心當中無法填滿的、關於欲望的黑洞暗喻。〈〉在三分鐘左右的片長當中,顯出了幽微但強烈的情感糾葛,隱隱帶著推理趣味;女主角最後的舉動,會引發觀眾種種對角色心態的不同想像。

「我一向喜歡結局開放的作品,希望可以留給觀眾一些思考的空間;」陶磊解釋,「就像我拍〈〉的時候,自己看帶子會想到不同的事情一樣。作品本身並沒有變,但在閱聽者在觀看作品時,其實會與作品產生互動,在過程中就會出現變化。」

「我去問爺爺的意願時,爺爺哭了」──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導演陶磊
〈洞〉劇照,逆光電影提供

關於家族的記憶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陶磊閱讀王傑散文〈關於早餐的兩個記憶 蔥花豆干、咖啡蛋〉的時候。「找陶磊拍這系列短片,原來就是覺得他能拍出風格很強的影片;」逆光電影的監製陳寶旭笑道,「〈〉和〈〉都很符合我原來的想像,但我沒想到他還選了一個這麼溫暖的題材。」

「王傑的這篇散文當中,勾起我對眷村文化的回憶;」陶磊說明,「我爺爺今年九十六歲,大概八十歲左右,他就已經看不見了,但他仍然會聽圖書館錄製的有聲書,會聽新聞氣象。讀了這篇散文,讓我想把我和爺爺的關係放進去,我覺得這是我為爺爺留下的作品。」

陶磊原來擔心因為視力問題行動已經不大方便的爺爺不想入鏡拍攝,沒想到爺爺十分支持。「我去問爺爺的意願時,爺爺哭了,」陶磊感動地道,「爺爺可能搞不清楚我其實還是個很菜的導演,一直說我在有了成就之後,還不忘要照顧他這個平民。為了我,他當然願意幫忙拍電影。」

從王傑散文改編的短片〈咖啡蛋〉於是成了陶磊非常私己的感人作品:劇中描述同一對爺孫在兩段不同時空的互動,與小孫子互動、唸氣象給小孫子聽的祖父角色,由陶磊的父親飾演;已然年邁的祖父角色由陶磊的爺爺演出,而長大成人後、為爺爺唸氣象報導的孫子,則由陶磊親自入鏡。雖然是素人演員,但因為現實生活裡的感情,讓角色們在銀幕上的互動,充滿紮實的說服力。

「我很喜歡拍攝這幾支短片的經驗。」陶磊承認。無論奇幻、懸疑或者滿溢親情,陶磊都找出了原始文本當中的某個重點,用自己的方式在三分鐘的精簡時間裡重新說了極佳的故事。

創作者改編另一個創作者作品時,會先成為一個閱聽者,然後再從作品與自己的互動裡找出改編的方式。

這也是讀者面對所有作品時,最好的閱讀方式。

《流動中的閱讀風景》系列短片:

  1. 流動中的閱讀風景
  2. 咖啡蛋

►►從影像發現閱讀與生活的結合,體會閱讀的感動──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監製陳寶旭
►►「教素人表演是種交換真心的過程」──專訪《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導演陳虹任

馬上免費下載《犢月刊-NO.41》看更多精采內容!►►

延伸閱讀:

《流動中的閱讀風景》延伸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