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鼓勵勞工多休假,從當地書店暢銷書便可嗅出端倪
文/李濠仲
我發現,一段時間以來最易引起各方討論的話題,總是圍繞在挪威的「職場規則」,這也顯現了挪威人的工作態度的確別具特色。儘管同為「歐洲人」,扶輪社裡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都未必能百分之百融入當地的工作模式。
例如俄羅斯人便非常不習慣挪威人處理事情時呆板、不知變通的一面。在俄羅斯做生意,人脈就是金脈,裙帶關係東遷西扯愈擴愈大,表示個人生意前景無限光明,偶爾還得借重個人的後台、靠山,這類潛規則在挪威卻經常英雄無用武之地。我甚至找不到和「企業門神」(聘請「有力人士」擔任公司顧問)相近的挪威詞彙,任何交易往來,都有一定標準作業程序,一通電話直達天廳的人際關係影響力,一般來說很難奏效,挪威人本來就是個擅於「獨善其身」的民族,想靠交情拓展事業,到頭來只是徒勞無功。
當然,不光是俄羅斯,亞洲社會的工作態度,一樣和挪威人格格不入。我們強調的是個人的企圖心、效率,視擴大企業規模為成就的表現,歌頌、讚許職場上的成功者,生活的重心,幾乎都是圍繞著工作打轉。到了挪威,這一套邏輯竟遭大幅翻轉,挪威人在乎集體共識,不強調個人主義,喜歡慢工出細活,工作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且不特別表揚成功人士,若失去生活品質,那麼一切的努力付出皆屬枉然。
挪威人不嚮往富商巨賈的經營學
這點特色,只要進到挪威各地的書店即可嗅出端倪,當地書店架上顯眼的書籍,幾乎沒有任何一本是為傳授「如何成功致富」的專書,更別說會有哪一位名人在書裡現身說法自己的職場成功之道,富商巨賈的經營學,始終難以成為挪威人趨之若鶩的內容。和台灣書店裡最醒目、顯眼架櫃上的錢、權之書,走向可謂大異其趣,此地書店居家生活類的雜誌當道,陳列書籍無一和投資理財有關,正好反映了當地人家庭至上的生活觀。
挪威人同時鼓勵任何人都應該盡可能釋放因工作而來的壓力,或許是因為他們習慣無時無刻節制個人情緒,因此儘管彼此很少在工作場合與人細故爭吵,卻必須高度藉由運動和勤於休假,作為疏解壓力的窗口。英國人、法國人向來不反對在工作會議上盡可能抒發己見,儘管可能遭致衝突或和人爭執得面紅耳赤也無所謂,關於這部分,挪威人對於自我意見,表達起來可就含蓄多了。
雖說這是個不鼓勵加班工作的國家,但難免會有超出預期的工作內容必須處理,於是,當地有一特有的加班制度,只要是在每週 37.5 小時工作時數之外還留在辦公室,都屬「加班」,加班費的計算,以個人平均時薪或日薪兩倍計算(但也要多繳這部分的所得稅)。根據這幾年挪威生活所見,每每聽聞周遭朋友捨棄假期埋首加班,通常都是亞洲人或其他非挪威籍的歐洲人才有的行為,反觀當地勇於休假(正職勞工每年有五星期年假)的上班族,則多半都是挪威人。
不過,不以工作為人生目的的挪威人,倒也不能說他們好吃懶做、不事生產。在彈性上班的制度下,挪威人也會選擇每天五點起床,七點抵達辦公室,而後工作滿7.5小時便早早下班,午休時間挪威人通常只花半小時,以簡單冷食果腹,便又立刻投入手邊工作。也許他們的平均工時相對亞州國家而言略短,每人每日還是投入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力氣在工作上,至少挪威人自認,比起同樣重視生活享受的義大利人、希臘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歐洲國家之中,他們已屬願意勤奮工作的一群。
※ 本文摘自《挪威人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不用加班、不用存錢的滿足人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