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再無人能超越已被層層模塑,成為理想典範的莎士比亞
文/馮翊綱
上課的空隙,出側門買個午飯。一梵突地從巷弄中冒了出來!我說:「不在新竹待著,跑我們師大來幹嘛?」他說:「開會。」又突地一轉話題,像是在心裡堵了多時,早決定一見到我就得說:「阿綱,謝謝你上次請我看戲,也謝謝送我劇本。但是,你在書裡附載的文章寫說莎士比亞把戲都分成五幕?那是莎士比亞不做的事。」
我熱衷於出版劇本,這跟當年受過的刺激有關。捧著劇本,到知名大出版社求見高層,卻得到「三大毒藥」之說:報導文學、現代詩,及「毒中之毒」劇本,是絕對沒人要讀、絕對賣不出去的書。
三十年下來,也算不負壯志,在台灣創作劇本,加入當代極少數的作者行列,算是合力建構出一種出版類型。為了豐富書本的內容,劇本之外,還得撰寫文章、製作圖表、貼照片、畫插圖。好比1970年代後期,「變形金剛」玩具剛問世時的宣傳概念:「一次購買,兩種樂趣」。
劇本出版的同時,附帶規劃推銷活動,專題演講、主題書展,最有成效的,是演出後的簽名會,觀眾很開心,演員很虛榮。劇作者該監督劇本印製?還是放手,交給出版商全權處置?
一梵是我的大學同學,他是台大學生,卻三天兩頭往蘆洲跑,到國立藝術學院(現在關渡,北藝大)戲劇系來聽課,在好幾個課堂裡與我同班。狂吸智慧資訊不算,還拐帶走一個可愛的學妹、現今的何夫人。我同期的戲劇系同學裡,都沒能出一個透徹莎士比亞的專家,一梵倒是下了決心、力學,成為五年級一代最好的幾位戲劇學者之一,且不時地提供意見、砥礪同學。
1964年出生的我,剛好是在莎士比亞出生後的四百年,而老莎只活到1616年,剛好是我今年的年紀?看來,是有機會多活幾年,只能勤懇創作,絕不敢懈怠。我們這些「莎粉」,無非是想在前人的身上,建立楷模,找到成功的因素。
應為智慧楷模的中央研究院卻在此時鬧出笑話。敦厚的蔡元培若是知曉,會再跌倒十次,清廉的胡適,心臟也炸碎成一萬片!可悲的名嘴、法匠、學閥,又為這個笑柄進行畫蛇添足,提出「以民主機制產生人選、任期規制」云云。諸葛亮若是我們中央研究院的院長,你會希望他的任期有期限嗎?抑或說,在目前的任期、選舉魔掌箝制下,永遠出不了諸葛亮這個等級的領袖?認為自己有權去建立規則的少數人,把全盤遊戲玩僵了。
所以,另有一群人,用跨越時空的方式尋找典範,超越政治、超越種族、超越藩籬,不經政治關說,不甩投票機制,直接邀請莎士比亞坐在戲劇的席位上,沒有任期!以各人自身的才能,進行擷取仿效。可惜這個世上再無人能超越,因為,莎士比亞已被層層模塑,成為無可超越的理想典範。
越扯越遠。關切根本、為人正直的一梵又要跳出來說:「阿綱!那些都是莎士比亞不做的事!」
本文介紹:
《莎士比亞不做的事》。本書作者/何一梵;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