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妳們總覺得很多事情只有男人可做,而女人卻不可以?」
文/李濠仲
挪威女人肌理豐盈、珠圓玉潤,不僅擁有健康白皙的臉孔,牙齒還都長得非常整齊。但她們卻甘於糟蹋代代相傳、香火賡續的完美基因,總是邋裡邋遢,坐沒坐相,隨時可以脫下長靴,當眾展示腳跟處破個大洞的毛襪,球鞋內裡脫線不堪使用仍照穿不誤,比瑞典女性主義者鼓吹的不刮腋毛、不穿胸罩還要解放。
美麗、端莊、秀外慧中、蕙質蘭心,並非只是針對東方女人的魔咒,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女人也曾積極回應這種社會需求,以便達到女人該有的完美形象。男人當然是始作俑者,女人之間也以此互相鼓勵,幾世紀以來雙方皆樂此不疲。儘管根據上帝創造人類的神話,讓男人口水直流的,到頭來其實只是一根肋骨。
十九世紀英國兩性權威作家桑芙德夫人(Mrs. Sandford)當年大膽界定女人正是一種天生依賴型的生物,生活上必須仰仗一位能夠提供她們安全感的男人。在經濟領域中全無一席之地,即便是中產階級婦女,也必然歸屬於「家庭」,美其名是女主人,實際上卻是丈夫的財產(中世紀的歐洲,的確還真有買賣妻子的傳統)。女人努力維持所謂的「完美形象」,為的就是要滿足依賴型生物必須具備的條件,好吸引男人目光,在物競天擇下成為眾女人中的佼佼者,避免遭時局淘汰。就算這種觀點早被列入骨董級的論調,我們也無法保證今天已完全擺脫它的糾纏。
生於二十世紀之後的挪威女人若聽到這類說詞,非常有可能打從心底以為桑芙德夫人是在鬼扯。「女為悅己者容」早不復存在,女人的傳統形象失去了約束力,再也沒有專屬於女人合宜的行為舉止,取而代之就是粗枝大葉的男人婆,她們不靠纖弱的外表散發魅人誘惑,相反的是以一種彷彿從男人身上移植過來的直率當做新女性的標籤。挪威女人男性化,較之男人女性化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們唯一還辦不到的,大概就只剩下站著上廁所。
我相信挪威女人這方面的變化,可以導因於挪威的幼稚園教育。當地幼稚園非常熱衷於戶外教學,冬天除非室外溫度低於零下十度,否則儘管天寒地凍,他們絕不樂見一群小蘿蔔頭成天躲在教室裡,甚至有一週五天都安排在室外上課的學程設計。穿著螢光背心的小男生、小女生經常被老師們帶往森林野外,模仿原始人的生活,雖然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毫無壓力的玩耍和娛樂,但環境是最有力的導師,對於形塑男孩、女孩成年後的個性,確實功不可沒。
二十世紀初時興的大男人論調之一,就是要求男孩們盡早取得野外求生經驗,唯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叢林,才是真正訓練一名男子漢的最佳場所,舉凡溪邊挑水、釣魚,林內砍柴、生火,辨識可食、不可食的蘑菇、野莓,依靠天象在千變萬化的山間找出回家的路,同時熟悉腳下奇形怪狀的石頭,和耳際五花八門的蟲鳴鳥叫,男子氣概即可從中應運而生,那不僅可以協助男孩蛻變成男人,說不定還可打造出一名勇士。
生長於挪威的女孩們,類似的經驗也非常豐富。嚴冬中她們會被丟在戶外溜滑梯、盪鞦韆;被教導在冰寒交錯的高山峻嶺,踏著雪橇往山谷俯衝;偶爾也得趁著日落之前,經歷一場又一場森林的洗禮,如同做勞作一般,學會折取枝葉、削木頭等等就地取材的技能,和大自然共存,穿著髒兮兮的連身防寒衣和沾滿泥巴的雨鞋,強悍地表現出她們完全不亞於男孩們的自信。要在一間幼稚園裡,發現一名被媽媽打扮成粉紅色芭比娃娃的小女生,極為不易。
桑芙德夫人另外還發現女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過習於讓男人代勞,反而讓自己陷入被寵壞的危機。在森林裡和男人一起長大的挪威女人,應該已有資格宣布危機解除。如果挪威教育所期待的,是女生長大後也和男生一樣具備受人信賴的獨立特質,女孩們又怎麼會渴望出現一位逛街時替她提包包、用餐前替她拉椅子、上車前為她開車門的白馬王子。
我曾為了在一名當地女士面前表現我的紳士風範,結果反遭其白眼,「在挪威,你們男人實在不必這麼多事。」這句話是我替她掛起大衣後所獲得的唯一報償。另外我還曾在造訪挪威鄉間的一座農場時,親眼目睹一名氣質高雅的挪威女人,高高抬起一腳,撐抵住木門,兩手奮力一拉,用力地打開年久失修的儲物用冰櫃;那回我從頭到尾皆袖手旁觀,而她完全不以為意。高尚的紳士,就該懂得替女士服務的金科玉律,已然在挪威冰消瓦解。
為什麼我們需要男孩子保護?
假若不諳挪威女人的習性,很可能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有位腦袋裝著傳統女性思維的台灣女孩,那年有幸遊歷挪威,幾名女伴相約到森林裡健行,於是她脫口而出:「這類充滿冒險性的活動,如果有男伴同行,或許會更安全一點。」強悍的挪威女孩立刻加以訓斥:「妳們東方女孩子怎麼盡是這些想法?為什麼我們需要男孩子保護?為什麼妳們總覺得很多事情只有男人可做,而女人卻不可以?」我們總以為世界各地無論哪一國女人,都無法抗拒備受呵護照顧的滋味,這位挪威女孩則是當場為我們親愛的女性同胞上了堂機會教育:「記好,我們挪威女人可不是這樣想。」
女權主義高漲的社會特色,就是男人不再渾身上下充滿陽剛之氣,女人也開始放棄傳統嬌弱的姿態,不僅穿著打扮有時讓人分不清楚是男是女,彼此行為還都有朝中性發展的趨勢。保守的兩性專家嚴正警告,這種改變將造成人類道德水準江河日下;對挪威人來說,專家的發言不過是危言聳聽。
奧斯陸臨海小島上有間名為「FLASKEBEKN BISTRO」的中餐館,往來老主顧絕大多數是島上居民,左鄰右舍對彼此家庭狀況皆略知一二,例如餐館樓下理髮廳風韻猶存的老闆娘,正和一位中年喪偶的老先生打得火熱,方圓百里幾乎人盡皆知。
那天店裡走進一家三口,妻子腹部微凸,丈夫牽個小男生,我和太太將羨慕的眼光投向眼前甜蜜的家庭。住在這座小島上的朋友私下透露,那位看似賢妻良母的媽媽,其實是半年前在遊輪上和其他男人發生一夜情才搞大肚子,但她先生寬大為懷,已準備一起迎接意外闖入的新成員。對傳統男尊女卑觀念甚濃的一代人來說,男女「中性化」造成道德水準低落,問題恐怕不僅出於父代母職,而是女人也開始仿照男人四處留下風流種,那才是危機所在。這種由女人帶頭的出軌演出,偶爾也助長了挪威社會「你的、我的、我們的」家庭出現。
挪威喜劇演員吉爾森和妻子離婚後,竟然愛上自己的丈母娘,挪威媒體大幅報導這對「忘年之愛」,報上照片中的吉爾森一絲不掛坐在浴缸裡,喜孜孜地享受由丈母娘替他刷背的樂趣,這位老岳母似乎也非常陶醉於這段鴛鴦戲水。無論男女、老少皆有對象不拘、自由戀愛的權力,挪威兩性平權至此,果真無以復加。
遙遠的挪威王國每年平均有兩萬三千多對新人步入禮堂,同時也有一萬多對夫妻選擇離婚,一萬一千多對怨偶訴請分居;一來一往,每年結合和分開的男男女女兩相抵銷,幾乎不分上下。好像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恭喜之事,儘管分分合合的內容有時可能葷腥不忌,到頭來並沒有如保守主義者所預言,一旦不依照傳統觀念維持家庭的運轉,社會文明就會隨之崩潰,相反的,挪威在聯合國的評比中,居然還受封為高度穩定的社會。
依照我成長的背景,的確很難接受所謂「挪威式的典型家庭」,那幾乎等同於悲劇、背叛,以及日後一連串不幸的元凶。妻子在遊輪上紅杏出牆,結局十之八九不會有好下場;讓丈母娘替自己刷背,簡直是亂倫。「你的、我的、我們的」有時還嚴重涉及男人顏面問題,否則「戴綠帽」從何而來。此地卻雲淡風輕,見怪不怪,他們喜歡劇情峰迴路轉的犯罪小說,更勝水深火熱的愛情故事,或許正是社會氣氛使然;書中杜撰的男歡女愛,說不定都還沒有他們的現實人生來得精采。
※ 本文摘自《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