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當家人在法庭上成為對立的兩造,一方輸了、另一方就會贏?
文/范雲
知道賴芳玉律師出了小說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驚訝,堂堂大律師,會寫優美散文就已經讓人驚艷,如今居然還寫起了小說。收到出版社寄來的厚厚一疊文稿,我找出空檔,一頁頁細細閱讀。
賴律師的專業能力,我經見識多次。這次她挑戰另一座高山,寫起小說,討論法庭男女、家庭以及親子關係這些相互糾葛的人生難題。這些主題,我光想要如何分析,就覺得頭痛,但她卻能下筆如行雲流水,讀著她的文字,就好像與自己的好友窩在沙發裡談心,聽對方、也說出自己一路走來的心情故事。
賴律師的小說擅長剖析人在情感爭執中的心理狀態,她的筆細膩豐富,理性但不過於跋扈,有情卻也不黏膩。對應其創作理念,她在寫作形式上採取了兩個不同的角色觀點:強悍理性的方律師以及知人善感的程序監理人雅子。兩位都是女性,作者藉由她們兩位在法庭上的不同角色,鋪陳出了這兩個必要位置之間的交鋒角力。兩人的個別出場,以及其法庭經驗與個人生命經驗之間的交錯,藉由合理安排的劇情,彼此詰問出了家事法庭中的情理難題。
「家事事件不是輸和贏!」諮商出身的雅子,有一次這樣嚴正地告訴看似一心求贏的方律師。
「為何沒有血緣,就不是家?」方律師看著將貓咪視為家人的雅子,輕聲自問。
走讀至此,似乎也被迫跟著思考書中人物的溫柔叩問:面對每一份獨特的情感,以及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到底什麼是贏,什麼是輸?隨著小說後半部,兩位職場女性自己家庭故事的逐步浮現,我們越往記憶與情感的深處走去,就越被無以名狀的東西困住,被困住的同時,卻也同時被另一個低沉而堅定地聲音安慰著:「每個人都需要準備面對的時間,誰都沒資格審判別人的人生。」
是啊,誰有權利審判別人的人生呢?
是故,《影之光》這本小說,志不在論斷感情與家事法庭上的道德二分黑白,相反地,它旨在娓娓訴說,每一個個案中的情感與道德矛盾,以及,那被遮掩的陰影。那被遮掩、被拖曳的陰影,是過去在大人世界的法庭爭辯中,最沒有自主性,也最不被理解的稚幼聲音牽動了作者的靈魂。
賴芳玉像一位脫下白天律師戰袍的床邊說書人,用你我聽得懂的故事,讓兒童不僅療傷止痛,也藉由程序監理人的不懈探索,勇敢地說出了自己對家與愛的夢想需求。
「光影交疊處,聆聽哲人的聲音。」賴芳玉如是說。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說到婚姻,說到家庭:
- 鄧惠文:無法放棄森林的人,不見得不珍惜那棵樹木,只是⋯⋯
-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信心希望聯盟」越歧視同志,臺灣越應該通過同性婚姻:我支持同性婚姻的兩個理由
- 【瞿欣怡的小貓之流】世界很爛,至少我們在一起
延伸閱讀:
- 《影之光》
- 《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
- 《女人不笨:幸福其實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