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叫有《雅量》?尊重每個人對於美的詮釋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homas Hawk

怎樣才叫有《雅量》?尊重每個人對於美的詮釋

文/宋晶宜

朋友買了一件衣料,綠色的底子帶白色方格,當她拿給我們看時,一位對圍棋十分感興趣的同學說:
「啊,好像棋盤似的。」
「我看倒有點像稿紙。」我說。
「真像一塊塊綠豆糕。」一位外號叫「大食客」的同學緊接著說。

我們不禁哄堂大笑,同樣的一件衣料,每個人卻有不同的感覺。那位朋友連忙把衣料用紙包好,她覺得衣料就是衣料,不是棋盤,也不是稿紙,更不是綠豆糕。

人人的欣賞觀點不盡相同,那是和個人的性格與生活環境有關。

如果經常逛布店的話,便會發現很少有一匹布沒有人選購過,換句話說,任何質地或花色的衣料,都有人欣賞它。一位鞋店的老板曾指著櫥窗裡一雙式樣毫不漂亮的鞋子說:「無論怎麼難看的樣子,還是有人喜歡,所以不怕賣不出去。」

就以「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也許我們看某人不順眼,但是在他的男友或女友心中,往往認為他如「天仙」或「白馬王子」般地完美無缺。人總會去尋求自己喜歡的事物,每個人的看法或觀點不同,並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對方的看法與觀點的雅量。

如果他能從這扇門望見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求他走向那扇窗去聆聽鳥鳴呢?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會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與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於缺乏那份雅量的緣故。

本文介紹:
雅量》。本書作者/宋晶宜;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包容: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
  2. 包容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