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忽視的小感冒,卻造成呼吸衰竭!?

你忽視的小感冒,卻造成呼吸衰竭!?

文/張勝南

明明家人看起來並不嚴重,感覺只是小感冒而已,
但才短短的時間,卻已送入加護病房。

「這是一名七十五歲的男性病人,因為咳嗽、發燒、左下葉肺炎、呼吸衰竭,昨天晚上被送來加護病房。」伴隨著呼吸器規律的打氣聲,住院醫師正在描述吳先生的病情。

除了名字與性別不一樣,我們每天查房都會遇到像吳先生這樣的病人。尤其當時序進入秋冬,也是我們最忙碌的季節。在值班時,只要電話響起,話筒另一端傳來的,通常又是另一個吳先生剛剛住院的消息,需要我們立即起床去查看。

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病人的家屬都感到大大的困惑與不解,因為明明家人看起來並不嚴重,感覺只是小感冒而已,但才短短的時間,卻已送入加護病房。

肺炎躍升台灣十大死因第四名

為什麼一個小感冒會變成「肺炎」,或是「呼吸衰竭」,最後還需要送入加護病房?這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病人在罹患肺炎後,初期的症狀可能只有咳嗽、疲倦或感到全身無力,感覺與一般的小感冒沒有差別,所以他們會認為只要休息一下就會沒事,也往往不會想要去醫院求診。
但是,由於年長者的抵抗力通常比較差,再加上有些長輩或許本身還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或是慢性腎臟病,一旦感染到流行性感冒或肺炎,就會讓疾病發作的情況更加劇烈,有時甚至會合併敗血性休克、呼吸衰竭,或是多重器官衰竭。
也因為這樣,依據衛福部最新公告,肺炎已經躍升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四名,甚至高於糖尿病及高血壓,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防患於未然?

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輩,建議施打兩種疫苗

對於會造成老年人感染肺炎的流行性感冒或肺炎雙球菌,目前我們可以藉由「事先」的疫苗接種,讓長輩們「被動」的獲得足夠的抵抗力。
就這兩種致病原所引起的肺炎來說,它們都是好發在秋、冬兩季,所以每年的十一月到隔年的二月,也是這兩種病菌最活躍的旺季。
目前的研究認為疫苗接種對於減少肺炎,或肺炎所引起的併發症與死亡率都相當有效。
另外,對於減少肺炎的再住院率與長期照顧患者的花費上,疫苗的使用也有大大的幫助。若以CP值而言,年長者接受預防性的疫苗接種,是一項相當值得的投資。

容易波及身體其他器官

除此之外,肺炎雙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又稱肺炎鏈球菌)除了會誘發細菌性肺炎與敗血症外,還會引起與肺不相關的疾病,例如中耳炎、鼻竇炎、蜂窩性組織炎、關節炎與腦膜炎等,所以肺炎雙球菌會感染身體很多器官,是一個需要特別留心的致病原。
造成流感的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除了有可能誘發肺炎與呼吸衰竭,也可能會引起結膜炎、鼻竇炎、咽喉炎、支氣管炎、腦炎與心肌炎,所以身體很多器官都可能會受到波及。
另外,有可能一開始是由病毒所感染的疾病,到最後會併發細菌性感染,不得不慎。

接種疫苗,顧肺又顧心

之前在台灣進行的研究,甚至認為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接種,除了能預防肺炎,也可以讓本身就有慢性肺病的患者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所以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因此接種疫苗可以「顧肺又顧心」。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接種疫苗的好處,但有趣的是,在華人的觀念裡,有些人心裡還是相當排斥接種疫苗。最主要是他們怕疫苗本身會有副作用,或引起其他的併發症,所以寧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有一項在國外做的研究,也可以看出這種微妙的心態。之前在芝加哥華人區域所做的研究發現,年紀大的華人主動去醫院接種肺炎雙球菌疫苗的比例,與白人相比,還是相當低的,但其實長輩們可以放心,因為接種疫苗主要是讓長輩獲得足夠的抵抗力,這對於長輩的身體來說,是最重要的。

免疫力差的病人,也建議接種疫苗

哪些長輩是罹患肺炎的高危險群,需要接種疫苗?除了之前提到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外,還有哪些情況比較容易遭受感染,並且引發肺炎?
就流行性感冒而言,假如曾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慢性支氣管炎、氣喘、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塵肺病、中風、癌症或長期居住在安養院,這些都被歸類為流行性感冒的高危險群。假如家中的長輩們有這些情況,最好「每年」都注射最新的流行性感冒疫苗。
至於肺炎雙球菌,除了本身有心臟或肺臟的疾病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外,還要特別注意「免疫反應低下」的病人,例如癌症或曾經開刀,切除脾臟的病患,他們也是需要接種肺炎雙球菌疫苗的對象。
施打疫苗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並不是每個長輩都適合接種疫苗,例如曾經施打疫苗後有嚴重過敏反應,或是對多醣體、雞蛋會過敏的人,都不適合接種疫苗。

兩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

在施打疫苗時,可以兩種疫苗同時施打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一個觀念,就是「假如感染流行性感冒後,再併發肺炎雙球菌感染,病情會更加嚴重」。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般來說,流行性感冒疫苗與肺炎雙球菌疫苗這兩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是由於肺炎雙球菌疫苗在接種後,可以維持四至五年的保護效果,所以不需要像流行性感冒疫苗一樣,每年都需要施打一次。

長輩們,這樣顧好老本

如果在接種疫苗後,有輕微的發燒或在注射處出現紅、熱、腫、痛、硬塊的情況,可以藉由冰敷,或服用消炎止痛藥,舒緩這些不適感。但如果出現高燒不退或抽搐等症狀,就要趕緊送醫治療。
除了施打疫苗外,還可以再多做些什麼,以避免肺炎的發生?前文提到,年長者通常是因為抵抗力不好,才會因為小感冒而導致肺炎的產生,因此從「源頭」來處理,除了鼓勵他們接種疫苗,獲取被動的免疫力外,還是要把他們的老本顧好,也就是增加自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就不容易感冒。怎麼做呢?

運動
我建議年長者要規律的從事運動與肌力訓練,並且在訓練後,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奶類,以減少肌肉萎縮。
如果有足夠的肌力,就可以防止咳痰能力的衰退,也減少被嗆到的機會。

戒菸
對於有抽菸習慣的長者,還是要盡早戒菸,這是因為肺炎通常都是好發在原先就存在有心臟或肺臟疾病的人身上。
但是對於抽菸抽了幾十年的人來說,要他們自己主動戒菸,通常是不可能的事。要他們戒菸簡直是要他們的命,所以當長輩同意戒菸時,趕緊幫他們預約家庭醫學科的戒菸門診。讓醫生來幫他們,戒菸才比較容易成功。

進食
有些長輩因為裝有活動假牙或咀嚼能力退化,特別偏好軟質的食物,例如稀飯,但是在熬煮稀飯時,要注意稀飯不能煮得太稀。這是因為太稀的稀飯,很容易在進食的時候嗆到,要是吸進肺部,就很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拍痰器
在長輩們感冒時,要是他們的咳痰能力不好,可以使用拍痰器,幫他們把痰液咳出來,而且定時的幫他們拍痰,除了可以減少濃痰蓄積在呼吸道外,也可以減少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