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看見打瞌睡的孩子,老師的反應是:「你要不要去沙發睡一下?」

文/劉威良

丹尼念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後,有點嚴肅地說:「我們老師說,德國過去是分裂的。」我很驚訝地想,老師怎麼現在就對二年級這麼小的孩子說明德國的近代歷史呢?雖然我自己也不知道何時是最適當的年齡。

當時家中剛好有一張去柏林時買的明信片,上面有柏林圍牆的照片,他似懂非懂地聽我的說明,心情沉重了好一陣子。這是德國的歷史教育,小學二年級就會告訴他關於德國近代醜陋的過去。

記得我在小學三年級時,有一天上課,坐第一排的我就看到老師攤開一張掛圖,掛圖上是亞洲地圖。老師指著一大片面積,告訴我們國土是像秋海棠的這個範圍,我還記得自己很驚訝,心想我們的土地還真大!當時年紀約有五十來歲的老師根本沒有提到台灣的位置。

年事漸大,我才知道一直到我大學畢業時,國小老師們都還是用這張騙人的地圖在教導學生,台灣的教育要學童假想我們是一個擁有很大的土地面積的國家,然而台灣實際上在哪裡,卻完全不重要。

德國的教育則不一樣,他們教導孩子接受真實的世界,接受真實的歷史,先幫小孩打預防針,以免小孩未來面對過去的歷史時,無從理解,並且讓孩子從身邊與最近的事物開始認識過去分裂的德國到後來統一的問題。

德國的孩童都有義務在四年級時參加自行車駕照的測試,取得駕照後就可騎自行車上學。測試前警察會講解交通規則,包括交通燈號標示與禮讓右方來車等規則,並提醒晚上行車時必須有車燈,沒有車燈騎車屬違規行為,如被抓到,必須一路牽車不准再騎。

考題是以錯幾題來計算,錯一題就是一點,最多不能超過十點,全對就是零點。路考會設有路障與紅綠燈標示,讓孩童擬同一般路況上路考試。考過考試的人可以得到警察頒給的認證,學童可以很驕傲地貼在腳踏車上。

每星期二的早餐休息時間,校方會希望學童父母輪流準備早餐給全班同學享用,每個學期每位家長都有一到兩次輪到的機會。但每次學生吃完飯後把碗盤放在洗碗機,且留著一地的髒亂,嬉鬧著跑出去玩。班級老師與輔導課老師會趁大家出去時,拿著掃把掃地及用抹布清理桌面,看到這樣,我心裡有點為老師感到不平衡。

德國對整齊清潔的講究是很有名的,但是對學生卻不要求這些,因為老師認為出去外面奔跑遊戲比掃地清潔更重要。每個班級會有一個班級發言人,但沒有風紀股長等其他的職務由學生擔任,大家都是平等,也沒有什麼誰怕誰打小報告的問題。老師雖然偶爾因為髒亂需要替學生打掃環境,不過也沒有因此失去威嚴,常常聽到兒子說老師教訓他們這些頑皮的兒童不遺餘力。

老師雖然嚴肅,不過也很有人性。我問丹尼上課會不會打瞌睡?因為他常常晚睡。他竟然說有,有一次上完體育課後在課堂上趴著不小心睡著了。我問他老師有沒有發現?他說有。老師看他這麼累,還跟他說,那麼累的話,去外面走廊的沙發休息吧。他就去躺著睡了一下。真的!我沒有聽錯,老師請孩子去睡覺,真令我跌破眼鏡。我現在才知道,走廊上擺著舒服的沙發是給疲累的孩子休息用的,而不只是裝飾品。

另外,小學導師每學期也會與父母有個別會談,討論孩子的學習,並且每學期固定有家長會,告知校方教學進度與對家長輔導孩子教學協助的期望。比如最近數學的教學算法與以前的學習方式不同,老師會先演算給家長看,讓家長熟習學會,並希望家長能協助輔導小孩用新的方法,家長會是個學校與家庭的對話平台,家長若能充分利用即可多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向,進而輔導學童的課程教學。

德國校方也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老師會時常提醒家長,學童應有零用錢,讓孩子學習理財,建議幾年級發給多少零用錢較合理,零用錢無關是否有做家事,或乖不乖,小孩子應該懂得如何使用他的錢,不能因為不乖或懶惰就被剝奪學習理財的可能。另外學校老師在三年級的家長會中,也會開始與家長討論學童的性教育,並希望家長在家中也要與孩子談這些問題。

德國學校不穿制服,完全不體罰,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是抄寫規定的文字,抄寫一遍到五遍不一定,但不會超過五遍以上。學校也不能在周末或放假前給孩子家庭功課,他們希望小孩在周末能完全放鬆,知道該如何自己管理時間,這就像周末時大人不用上班,要完全休息與輕鬆一樣,德國培養人民放空的習慣,真的是從小學做起。

記得丹尼二年級時,有一次電影節我們一起去看一部兒童片,電影放映完之後,有導演與觀眾的討論時間。導演簡單陳述後,希望觀眾發言,丹尼第一個伸出食指往上高舉(德國提問不是握拳舉手),他很清楚地提出問題,不疾不徐、臉不紅氣不喘,導演也很認真回答。當他舉手時,我當下第一個感想是,成功了,他不會像我這樣在想提問時,老是覺得害怕,他不會在威權的威嚇恐懼中長大,這就是我要的,至於功課好不好,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 本文摘自《借鏡德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