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祕教真理:故事真實性愈無法證實,就有愈多人深信不疑
文/曼弗烈.呂茨
自有人類以來,長生不老就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由於沒有人能夠預見死後的世界,因此我們不但必須想辦法延長人類壽命,還要盡可能維持健康的狀態以全面杜絕死亡的襲擊。最終,這個西方宗教上的危機促成了一個強大新宗教的誕生:健康教派!
長生不老的誘惑
這個新宗教喊出這樣的口號:健康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而人之所以陷入死亡絕境也都是自找的!雖然這些宣揚健康的文案常常說得很簡單,好像只要生活規律並且堅守戒律,我們就能戰勝死亡。
健康教派提出了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將健康定義為:「身體、心理及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親愛的讀者們,請捫心自問,假如符合那個定義才叫健康,這世上有誰是健康的呢?
就經濟角度而言,可以達成的目標一點也不具吸引力,因為一旦達成目標,後續就不會再有生意;一個像健康這樣達不到的目標,又剛好是大家都卯起勁來想達成的目標,才是源源不絕的生意和利潤。也無怪乎這幾年只要和養身保健相關的行業全都大發利市。
跟其他宗教信仰一樣,崇尚健康的信徒從生到死都受到健康的左右。他們就如同一群受死亡威脅的人在樹林中氣喘吁吁地跑著,出於恐懼而只能選擇所謂健康的食物維生,然後過著捨離和禁欲的悲慘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世界觀也愈來愈狹隘,生活中永遠脫離不了健康話題,周圍往來相處的人也都是因為物以類聚而走得更近,直到這個充滿健康意識的圈子裡突然有人死去;大家可以想見他們會是多麼地困惑,因為他們從未將死亡視為可能發生的情況之一。
存在現實生活中的健康教派組織幾乎就是一齣可笑的嘲諷劇,像是所謂的大笑團體(Lachgruppe)。第一次在收音機聽到主持人介紹這個位於法蘭克福的團體時,我還以為他在說笑,只不過當天既非四月一日愚人節,那個節目也不像是搞笑節目。這個團體並不是由喜歡開玩笑的幽默人士組成,而純粹是有人發現大笑有益健康,於是號召同好組成了這個滑稽的團體。
試著想像一下。一群素不相識的白領人士每週在城郊一處公寓會面,然後一起使勁大笑一個小時;時間一到,笑聲立即終止,大家的臉部表情也重新恢復緊繃。然後每個人收拾東西,拎起公事包,簡短地互相告別後便散會。假如有火星人降臨地球,並且看見這個場景,我們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向火星人解釋,這群行為怪異的生物也是人類。
* * *
我並不打算在這裡進一步討論這些健康至上的養身主義者在經濟、政治和道德方面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我想提出的是,在這些健康教派到處宣揚的虛假世界裡,我們的生存經驗也不見容於其中。
為了健康,他們心甘情願放棄多采多姿的生活。好好享受一頓美味?天呀!使不得,得注意體重!那麼飯後再來點烈酒小酌一番如何?不行,那可傷肝!好吧!那麼度假時,什麼也不做地慵懶過上一週好了?不行不行!這可是對身體的責罰。盡情享受生活對於崇尚健康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惡魔的行徑。
祕教興起
其實祕教本身擁有非常古老的傳統,同時這也是他們自己喜歡強調的部份,而其他人往往也對他們擁有解釋世界的特殊能力感到好奇。不只兒童會著迷於各種神祕事件,大人們其實也深感興趣。於是,不論書中內容是否能和神祕沾上邊,凡是書名有「祕密」二字,就常常成為最佳暢銷書。
早在遠古時代,無論是埃及人、希臘人或是羅馬人都有種傾向,凡是由高社經地位的人所傳開的神祕故事,只要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愈無法證實、內容愈複雜而難以解讀時,就會有愈多人對那故事深信不疑。這些有著解讀世界能力的人自認高人一等,因為只有他們能為他人開示;他們不僅自稱可以看透世界,而且深信自己有神祕的能力去影響世界。
為了享受眾人擁護的感覺,祕教士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當他愈相信自己的說詞,他就愈會深陷在一個具有特殊能量又不可思議的世界裡──一個據他聲稱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看透的世界,而他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卻不具有控制這個神祕世界的能力,因此被迫要為自己生命中可能發生的所有事情做好準備,以達趨吉避凶之效。到了最後,也只是讓疲於奔命的自己過得更辛苦而已。
在外人的眼裡,祕教或許盡是一些怪力亂神、胡說八道,可是對於信眾而言,這一切可不是開玩笑的。祕教的派系分支錯綜複雜,而市面上也充斥著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相關服務;然而,在這渾沌的世界裡,祕教並未真的為眾人指引出一條明路,反而創造出另一個讓人更看不透的世界。
幾乎每天都有新鮮事或新玩意被發明、創造,或是在某張泛黃的羊皮紙上被發現,這些全都是無限商機的幕後推手,而祕教也成為這些虛有其表、卻賺取高利潤的手法之一。以高價換取同等價值的商品雖然合理,卻不多見;而若想以高價販賣無實質內容的空殼商品,就需要強勢有力的行銷策略做為後盾。
也因此,在祕教企業裡頭並沒有崇高的心靈引導者,或是尋求寄託的自我探索者,而是一群聰明又冷靜、在這塊領域裡找到商機的專業行銷人士。也難怪某個滿腦生意經的老神父,有辦法讓經過加持的昂貴聖水和代言的金屬棒成為輿論的焦點。
然而,大家還是會把這些當作消磨時間的娛樂,偶爾聽聽那些胡說八道,或是試著做那些可笑的測驗。這麼做也無傷大雅吧?但是換個角度想,難道它沒有影響你的生活嗎?
如果星座運勢上寫著:「本月不適合做任何跟愛情有關的決定,或許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你」,有些讀者可能會因此把已經拖延的婚期再次推遲;或是對其他讀者來說,則是找到了一個從第三者那裡尋求慰藉的好藉口。換句話說,其實這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仍舊多少影響到我們的真實生活。
對相信命理的人來說,愛情、善惡以及生命的意義都不是獨立運作的範疇,而是受到各個星座的影響;對宿命論者來說,星相學則提供了一片好天地讓他們得以擺脫自我責任:並不是我自己想外遇,而是命中注定;或是,並不是我自己想分手,只是和對方的上昇星座不合罷了。即便是對那些不全然信仰星座分析的人而言,他們也可能在無意間因為報紙上的運勢預測而做了重大決定。
* * *
基本上,我們應該感到驚訝的是,人們在兩千年前才從中成功解放而出的信念,今日卻再度被人擁抱。我真的認識這樣一位自然科學家,他不太好意思地承認,自己為了心安而在窗台邊放了幾顆能量石。所以你說吧!廣告的力量是何其巨大。
雖然祕教呈現的是黑暗面,它卻無需承擔過去的任何責任。希特勒也曾積極研究祕教,從他那些目前收藏在美國華盛頓的書籍中,我們發現大量與祕教相關的書籍。同時,世人也相信,相較於他也崇尚的素食主義,祕教更是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暴行惡跡。
但是希特勒的種種惡行並不會記在祕教的帳上,更莫名奇妙的是,即便許多人因祕教而受到殘害,或甚而喪命,也從未有人將罪責歸咎於祕教。於是乎,祕教取代了宗教的位置。一些祕教的概念在公共論述裡,最多只被當作有趣的見解供人討論,畢竟大家都想裝作一副包容的樣子。所以,儘管崇尚祕教的人數並不龐大,但是目前也沒有其他更能引起大眾注意的學說,因此祕教徒儼然成為唯一可以解釋世界的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