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一種不求回報的愛──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文/KE-CHEN
若你未曾閱讀過東野圭吾的作品,抑或曾經閱讀他的作品、但為推理的結果困惑、因此最終並未對作品感到著迷,推薦你讀《解憂雜貨店》這本溫暖的作品。
故事圍繞著一家專門替人解答疑惑的雜貨店,以店為圓心,展開一張人物關係網。浪矢老先生所經營的「浪矢」(namiya)雜貨店,因被孩子誤稱為「解憂」(nayami)雜貨店,而開啟了「只要在晚上把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捲門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面的牛奶箱拿到回信解答」的旅程。本書共有五篇短篇故事,每篇的諮詢者之間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其中「丸光園孤兒院」貫徹全書。作者在最後以孤兒院的前任院長皆月曉子與浪矢老先生曾是戀人的關係,呼應孤兒院於書中的重要性。對曉子而言,其生前的心願是希望孤兒院的孩子們皆能獲得幸福。而浪矢先生接受了孩子們的諮商,也等同於替曉子守護了她的孩子。
然而,相較於書中為了現實與理想掙扎的音樂人、照顧生病男朋友的運動選手、或是在親情與未來徬徨的少年等等其他故事,浪矢先生與曉子的關係像是為了成全一個完整人物圈而存在的故事。因為在故事的開頭,作者曾描述浪矢先生因為妻子逝世而感到抑鬱,在如此的前提下,曉子不過是其年輕歲月的一段往事,抑或根本就不記得的往事而已。
人生中會出現的徬徨、掙扎、空白與希望,皆能在此書中角色身上得到觀察,透過某種方法將未來的信送回從前、以前的信送至未來的設定,也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最後,作者提出,「究竟諮詢對於諮商者具有正面或負面效果?」的反思,而問題答案,其實就在最後一位諮商者說的話裡:「並未依照著浪矢老先生的指示而走,卻也過的幸福快樂,然而不願讓老先生於天之靈未能安心,說了善意的謊」。
也許,整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推理、解答謎題,而在於描述「愛」的形式,一種願意幫助別人的愛。讓基於愛而選擇犯案的三個小偷,在穿越時空中的諮商中,獲得救贖。一種付出的愛。讓父母願意犧牲性命,以保全孩子幸福。
一種不求回報的愛,讓書中的每個人都獲得幸福。
愛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