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格麗特‧愛特伍X莎士比亞,跨世紀合作的戲中戲!
編譯/黃彥霖
瑪格麗特‧愛特伍無庸置疑是我們當代所擁有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無論是《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或是《末世三部曲》(MaddAddam Trilogy),在她反烏托邦未來科幻故事中所滿載的細緻社會觀察和尖銳筆鋒,總時時提醒著我們:前有落石,小心,別搞砸了。所有好的文學都有這樣的功用,彷彿是提早來到的第二次的機會。
愛特伍接受英國霍加斯出版社之邀加入盛大的莎士比亞改編計劃(The Hogarth Shakespeare Project),改編《暴風雨》(The Tempest)向逝世四百週年的莎翁致敬。如今大書告成,名為《血巫孽種》(Hag-Seed)已正式推出。
愛特伍的新風暴落在現代,講述一位舞台劇導演如何製作出一齣充滿野心的莎劇《暴風雨》,卻在最緊要關頭失去發表機會。失意的他潛沉了十二年,輾轉進入監獄教導受刑人戲劇課程,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再次上演當年無法發表的《暴風雨》,既是向當初奪走他地位成就的人復仇,也同時是向自己死去的女兒默哀。
劇中劇是莎士比亞的拿手好戲,而愛特伍《血巫孽種》不只轉化了《暴風雨》的劇情,更將劇本本身化為故事中的實際演出的舞台。在《血巫孽種》中演出的《暴風雨》是一齣互動式劇場,由舞台劇導演親自演出主角魔法師,施展一場風暴般的巫術,將現實世界與舞台劇的世界融合起來,藉此進行他的復仇計劃。
《血巫孽種》描述了一位舞台劇導演沉寂十二年後才得到的第二次機會,這本書本身也在四百年後給了《暴風雨》這部劇本,一個重新向新世代介紹自己的機會。就算讀者沒看過《暴風雨》,也會被愛特伍的魅力捲進這場風暴之中。
《血巫孽種》的書名「Hag-Seed」來自原著《暴風雨》。愛特伍書中的主角要求參與演出的監獄囚犯們在彩排時只能使用莎士比亞在劇中用過的髒話,他們甚至列了一張表:願你蟾蜍臨頭、令人厭惡的奴隸、祝你早日得瘟疫。而Hag-Seed就是這些「文雅用詞」的其中之一,直接翻譯就是「巫婆養的」。愛特伍在《血巫孽種》中不止繼承了莎士比亞原作的文學語言,連帶這些乖僻諷刺的小細節也一併承接了下來,充滿愛特伍式的機鋒。
《血巫孽種》是莎士比亞改編計劃至今出版的第四本書,雖然尚未齊全,但台灣難得地跟緊了原版發行的腳步,同時推出中文譯本。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時間的空隙》(The Gap of Time,改編《冬天的故事》)的中文版已於今年夏天發行,《血巫孽種》也已於11月初出版。
2017年即將到來,今年的莎翁四百慶典列車也漸漸地走遠了,無論你對莎士比亞或愛特伍熟不熟悉,《血巫孽種》都是你能享受兩位文學大師跨時空交筆的難得作品。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 Atwood Interview、The Guardian: Hag-Seed、The Globe and Mail
兩位傳奇:
- 400年後仍無法取代、無可迴避──莎士比亞的當代神話
- 【故事‧說書】有的刻骨銘心,有的八卦獵奇──那些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戲碼
- 你知道《魔戒》系列有幾個女性角色?愛特伍奶奶說她算過,只有三個(含蜘蛛屍羅喔!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