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專家趨勢洞察:6 大發現引領商務創新
Pixabay

產業專家趨勢洞察:6 大發現引領商務創新

文/數位時代編輯部

創新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前無來者,所以從0到1特別艱辛,而商業創新的挑戰,除了前期的創意,還必須做到最後一哩,才能讓終端使用者(消費者)買單。在台灣,目前的商務創新面臨什麼挑戰?

《數位時代》特地邀請來自零售業、顧問業、科技業、數位行銷業、網路業、金融創新等領域專家,為讀者剖析整體趨勢。

創意思考比科技重要

不要被科技侷限創意,用創意結合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台灣 IBM 公司雲端運算事業部副總經理 許仲言

在創新方面,我相信台灣不輸於國外,但是我們的創新有時候會侷限在科技。而我認為,國外在接觸新科技的管道和資源上是比較方便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會被科技侷限創意,以 IBM 來說,我們希望大家能花 70% 的時間在創意思考,可是現在很多企業反而是花 80% 的心力在科技的投資或研發,只有兩成時間來想創意。

在物聯網的世界裡,其實你要接觸這些科技太方便了。我覺得在市場上的洞察還不夠高,大家不曉得要去哪裡去接觸科技,其實這些科技都是開放的,甚至沒有技術門檻。就像 IBM 或其他的廠商,其實我們都在擁抱開源。我們已經發展到不用自己的科技去綁住你的應用,而是用創意結合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給客戶。

找到讓你存活的仙女棒

要成功一定要回歸到經濟形勢,投資之後,能不能養活更多人?

勤業眾信總經理 萬幼筠

做為顧問,我常跑到歐洲各區去支援。很多公司在本地一定可以存活,可是它還是企圖走到國際市場,或許可以長期觀察這些公司,因為他們做生意的理想跟早期台灣有點像。

但是這又有一個壞處,因為台灣資源有限,如果每個都想要出頭,其實只能自己先殺一遍,我覺得台灣正處於那種要爆發的前期,有點混亂。我周遭非常多的朋友,他們的頭銜都變成創辦人、趨勢觀察家、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他們會攫奪某些資源。我認為,如果最後要成功,一定要能回歸到經濟形勢;也就是說,我投資之後,這家公司是不是能養活更多人?

多數台灣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沒有足夠的資源。有些新創現在還在萌發初期,甚至可以看到他們在找合作夥伴、談通路,可是沒有完整的商業模式。大家都充滿了熱情,但是不知道誰會活下來。那麼,能夠讓你活下來的仙女棒在哪裡?

※ 本文摘錄自《Future Commerce新零售時代》,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