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暗中傳來吼叫,那個襲擊者不知身在何處,但你知道「它」即將到來……
文/麥田出版副總編輯巫維珍
一開始看上這本書的確是因為「布萊德彼特」將會主演改編電影。後來,是因為「老虎」。
「老虎吃人」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偏見,這書一開始卻描述了老虎是被迫吃人的:「在班傑拉札如此穩定的人虎關係下,人類遭老虎襲擊就像讓隕石砸到一般可笑,更別說讓老虎給吃了。用車子來比擬更為貼切:每個人都知道它很危險,也可能被它給撞死,但是多數人還是能以某種方式與危險和平共處,讓他們的日常生活能與機動車輛和諧並存。」
而一本書令人驚豔,也不全是因為「議題」,而是它深刻的人性──在西伯利亞邊界、中俄交界,盜獵者也被迫殺違反天性,在後經濟改革時代,這是一個「不盜獵,就餓死」的地獄。他們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是,如果你傷了老虎,牠是會回來找你的。
作者文筆常令我在看稿子停下,震驚於他書寫大自然與人類面對存活議題的洞察深刻,所謂違背天性,所謂活下去,絕不只是紙上文字而已,它切實地發生著:「村民無法進入森林的每一天,就意謂把金錢從口袋裡拿走,以及把食物從餐桌上移走。對於擁有閱讀本書的時間和意願的人來說,勉強餬口的生活不過是古雅而生動的說法,但對於多數比金河谷居民來說,它卻是一種真實情境的寫實描述。」
丹尼斯.布魯辛對它做了苦澀的結語:「在索波隆尼亞,你進入針葉林一個星期,然後回來吃你帶回來的東西,接下來你又要再去針葉林了。這是什麼樣的生活?它根本不是生活。」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介紹: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本書作者/約翰.維揚;出版社/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