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位移、勇於捨棄,啟動一場創新轉型的變革
整理·撰文/陳書榕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過,「組織應該要拋棄那些老東西,就算那些『老東西』看起來還很強壯。」
被譽為 20 世紀最佳經理人的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就貫徹了杜拉克的這個建言,旗下的事業只要不是在市場上第一、第二,就裁撤、關閉或出售,成功帶領公司攀上高峰。
領導者需要非常果決的信念,和強大的紀律,才能放掉那些當下看起來還算健康、明明還能賺錢的產品或服務。
來自英倫的管理大師,也是英國第一所商學院——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共同創辦人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也曾在1980年代提出「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的概念。
第一條曲線衰退之前,就醞釀移動到第二條曲線
這條曲線呈現橫躺的 S 型,描述由低谷緩步攀升至頂點,攻頂後又走下坡的路線,是所有人類共同的命運。唯一能夠掙脫這個宿命的方法,就是搶在尚未「盛極而衰」的時點之前,找到第二波成長動能,才有可能持續向上突破。
這條路,任何組織或個人,都要勇敢一闖,因為處在多變的環境裡,沒人敢說自己的優勢永遠無虞,組織的基業能夠長青。最好的應變之道,就是在第一個專長逐漸茁壯成長之時,就懷抱危機意識,靠著想像力、直覺或本能,大膽想像企業(或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
韓第建議,如果你想在各領域跨步向前,有時候必須啟動激烈變革,開創不同的新路線,「學會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老問題。」
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可以說是再啟第二曲線的翹楚。他帶領一家電腦公司,成功地在 2001 年,憑藉 iPod 及 iTunes,攫取音樂播放器及音樂市場,在陌生市場、全新領域創下奇蹟式銷售成績,也扭轉了音樂產業的發展與變化。2007 年,第一款 iPhone 面世,蘋果引領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地位,至今尚未受到動搖。
有人用電影《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外星人只要用意志力,就可以創造出新世界的「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形容賈伯斯在商場上的快速移動與破壞,是百年不遇的奇才。
在韓第看來,賈伯斯之所以能不斷創新、變化,關鍵就在於他懂得在「第一條曲線衰退之前,就醞釀移動到第二條曲線發展。」
抱持危機意識,在變化之前就做好改變
2016 年的「100 MVP 經理人」,是《經理人月刊》舉辦的第9屆選拔活動。秉持著每一年都努力尋覓、發掘「在各個領域裡,為企業拚搏、闖出佳績的工作者」的精神,在整個遴選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願意在灰暗時刻接下重任的經理人,帶領企業轉型變革,挺過市場動盪、寫下佳績。
韓第在《第二曲線》一書中提醒所有領導者,「當世界改變,我們也必須改變。」
這句話,在我們了解這群無所畏懼的經理人努力寫下的故事之後,或許更適合改為,「在世界改變之前,他們就已經改變。」
※ 本文摘錄自《經理人月刊 12月號/2016 第145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