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以為那是穿著衣物的假人,後來才明白那根本不是個假人,而是......

起初他以為那是穿著衣物的假人,後來才明白那根本不是個假人,而是……

文/奈傑爾・麥奎里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破曉時分很冷,寒風刺骨,天色灰暗。十五歲的琳達‧曼恩聽從母親的勸告,在上學前穿上保暖的衣物,在牛仔褲裡面穿了褲襪,再穿上厚毛衣、白襪子和黑色網球鞋。出門之前她還穿上那件新的防風厚外套,並且把一條保暖的圍巾塞進口袋。

琳達住在納伯勒村,距離萊斯特市中心大約六英里,她母親凱瑟琳將之描述為「一座道地的英格蘭村莊」。凱瑟琳離過婚,大半輩子都住在城市,但卻愛上了這座村莊,帶著琳達和另一個女兒蘇珊搬來此處定居。一九八○年她嫁給了退伍士兵艾迪‧伊斯伍德,組成了一個快樂的四口之家。

琳達本身是個迷人的女孩,一頭黑髮,皮膚白皙,開朗活潑又熱心。她在學校裡表現良好,學習多種語言,下定決心一有能力就要去四處旅行,顯得熱愛生活。如同在這種環境中常見的情況,她在這個世上沒有敵人。

那天放學之後,琳達回家和繼父一起簡單吃了頓飯,就又出門到村子裡去。她去拜訪一個名叫凱倫‧布萊克威爾的朋友,在她那兒待了一會兒,就又前往另一個朋友家,去取回她借給對方的一張唱片。這個朋友名叫卡洛琳,住在恩德比村,從凱倫‧布萊克威爾家走路過去要十五分鐘,靠近一條當地人稱為「崎嶇道」的僻靜小徑。琳達就是在由此地踏上歸途時注意到有個人站在一盞路燈的燈桿旁邊,距離「卡爾登‧海斯精神病院」的大門不遠。

到了凌晨一點半,琳達還沒有回家。她的繼父愈來愈擔心,開車在村子裡到處尋找。他去了她常去的幾個地方找過,包括「崎嶇道」。當搜尋徒勞無功,他前往波朗斯東警局通報琳達的失蹤。警方記錄下她的個人資料,但並未過度擔心,因為她失蹤的時間還不太長。艾迪‧伊斯伍德於是回家等候,渾然不知當他前往「崎嶇道」搜尋時,只差幾步路就會發現恐怖的一幕。

次日早晨,醫院的一個門房在上班途中決定抄近路穿過「崎嶇道」。穿過該處時,他注意到一叢樹林旁邊的草地上躺著一個東西,起初他以為那是個穿著部分衣物的櫥窗假人。那具身體白如大理石而且僵硬。等他走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個假人,而是個少女。他發現了琳達‧曼恩的屍體。

警方接獲通報,由總警司大衛‧貝克到場處理,這樁命案的調查於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半正式展開。

此案將成為鑑識科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一個奇怪的巧合下,偵破此案的關鍵科技就是在距離納伯勒村只有幾英里之遙的萊斯特大學研發出來的,大約在琳達慘死之後一年。

亞力克‧傑弗瑞博士(Alec Jeffreys,如今已受封為爵士)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墨頓學院,攻讀生物化學。他留在牛津繼續攻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先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擔任短期研究員,於一九七七年轉到萊斯特大學工作。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日,傑弗瑞博士有了一項重大發現。在一項DNA實驗中檢視一張X光片時,他湊巧注意到他手下技術人員家庭成員的DNA同時表現出明顯的相似與相異之處。傑弗瑞很快就意識到此一發現的重要:個體的身分可以藉由其基因密碼的獨特組合來加以辨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指紋」。這表示在理論上,任何遺傳物質──諸如毛髮、皮膚細胞或體液──如今都能拿來與其所屬之人相比對。

當琳達的屍體被發現,一位法醫病理學家被喚至現場。在檢查屍體時,他們注意到「陰毛上有糾結的精液殘漬」,這一點日後將十分重要。她繼父確認了她的身分,驗屍工作隨後進行,證實了凶手曾試圖性交並且提前射精,在這之後以及被害人死亡之前也發生過陰莖插入。以棉花棒擦拭陰道深處取得了精液。正式的死因記錄為頸部受勒而窒息。

精液被送去做磷酸葡萄糖變位酶(PGM)分類檢驗。也做了抗原檢驗,發現其分泌者的血型為A型,意指某個A型的人自血液中分泌出抗原進入本身的其他體液中,例如精液或唾液。這背後的科學很複雜,在此我們只需要知道這表示凶手是A型PGM1+分泌者就夠了。這是第一項突破,因為在英國只有十分之一的男性符合此一描述。單靠此一資訊並無法確認凶手是誰,卻有助於警方排除嫌犯。例如,艾迪‧伊斯伍德的清白就因此而被證實(警方也從未真正懷疑過他,但是在這類案件中,近親一向需要接受調查)。然而,在抓到元兇這件事上他們似乎並無進展。線索來來去去,可能涉嫌之人在接受盤問後獲准離開。調查工作繼續進行。

琳達的屍體終於被交還給家人,於一九八四年二月二日葬在諸聖教堂。到了該年四月,參與此案調查的員警從一百五十人縮減至八人,事故處理室已經關閉,到了那年夏天,調查徹底中止。在調查期間總共做過一百五十次血液檢驗,但全都徒勞無功。

隨著時間過去,對琳達‧曼恩的記憶雖然並未從村民的意識中消失,但的確模糊了一些。凶手未被繩之以法固然使得眾人明白凶手仍逍遙法外,但同樣地,沒有更多事故發生也使得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的這樁悲劇顯得更加遙遠。一九八六年七月,這一切將在最悲哀的情況下改觀。

本文介紹:
無聲證人:血腥迷人的近代法醫史》。本書作者/奈傑爾・麥奎里;出版社/臉譜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ABC謀殺案: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4
  2. 列車上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