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台南麵攤之子,改變一個國家:歐洲回收王來自台灣!
文/商業周刊提供
他是歐洲寶特瓶化纖製造龍頭、建立第一個雲端回收系統
他也拿下羅馬尼亞寶特瓶回收 9 成市占
將寶特瓶回收率從 0% 提升至 45%
停工一天,羅馬尼亞一天要被歐盟罰 20 萬歐元
這是一個台灣人常住人數,十根手指都數不滿的國度。
卻有一位 40 幾歲的台灣人,把妻小都帶來這裡定居;入境時,只要報上他旗下公司名號,與中國親近、對台灣很敏感的海關,就會順利放行。
這裡是羅馬尼亞,人口近兩千萬人,人均所得不及台灣一半,它的政府腐敗,50 萬人今年二月上街抗議,但同時,它的經濟成長率高居歐盟之冠。這裡是外人眼裡混亂國度,卻也是冒險家的樂園。
這位台灣人冒的險,不像一般台商,利用新興市場便宜人力,做製造再出口的生意,他的事業要和政府既搏鬥、又合作,更與民眾直接相關,因為他是羅馬尼亞的「回收大王」。
他,29 歲獨闖歐洲
四次豪賭,變身資源回收大王
他囊括羅馬尼亞寶特瓶、廢家電回收處理九成市占率,塞爾維亞寶特瓶回收市占第一,回收觸角擴及立陶宛、馬其頓、德國、希臘。他協助該國符合環保標準以進入歐盟,建立歐洲產量最大的廢寶特瓶化纖製造廠,催生歐洲第一套廢棄物雲端回收系統,讓羅馬尼亞人滑手機就能做回收。
而他原本只是來自台南的麵攤小販之子。
一月,我們從桃園機場出發,飛行 14 個小時,終於抵達這零下 25 度的國度,一探究竟。羅馬尼亞因不承認台灣的國際地位,海關不把入境章蓋在我們的護照上,避免等同承認中華民國存在,而是蓋在另一張紙上;但活塑提醒我們,抵達時只要對海關說,「 拜訪綠色集團(Greengroup,活塑旗下公司)」,即可順利入關。
在這一年總有 3 個月天寒地凍的國家,這家台商落地生根 20 年,儘管它在台灣名聲不響,但在這裡,卻人盡皆知。
小小的台灣,是全球垃圾再利用的模範生,就連《華爾街日報》也盛讚:「台灣是全球回收界的天才」。這環境養出的台灣回收王,到海外開疆闢土,從冰天雪地東歐,到赤道旁的新加坡,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把廢棄物變成黃金,每年替台灣賺進大把外匯。
其中,活塑是跑最遠、也最傳奇的一家。
活塑執行長洪慶齡才 48 歲,他與當地員工談話多用英文,不時夾帶羅馬尼亞話,轉頭與我們聊天又講得一口流利台語。
他的父親早年是高雄電影院老闆,放一部電影可以買一棟房,但後來電視機普及,電影院日益蕭條,他父親賠光所有家產,到台南另謀生路,帶著 6 歲的他,租暗無天日的地下室居住,白天在菜市場擺攤賣麵,晚上騎車載人去按摩,任何有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一年只有除夕,一家人才能坐下來吃頓飯。
1980 年代,台灣錢淹腳目,拎著一卡皮箱,到國外做生意的人,都賺了大錢,沒過什麼富裕日子的他,夢想著有一天能飛出菜市場,變成提皮箱闖天涯的企業家,不論讀台南商專,或後來念台北商專,他都選國際貿易科。
畢業後,他成為編織袋設備廠的貿易專員。但他就業時,台灣景氣陷入低迷,台股從萬點跌到兩千點,月薪也只有 2 萬多,他知道不到國外闖蕩,就永遠是一位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這輩子翻不了身。
※ 本文摘錄自《商業周刊 第1526期 2017/02/08》
,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