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ixabay

往來之間,副刊主編的客廳即文壇

文/林黛嫚

冷副刊時期,副刊主編的任務集中在審稿和組稿,到了熱副刊時期,引領文學發展方向以及和文人交誼也是副刊主編的任務,尤其台灣報紙副刊到了民營報紙企業化經營的時代,閱報人口大增,各個報刊在激烈競爭中把副刊的特質及影響力推到最高點,甚至形成「副刊即文壇」的說法。

林海音曾擔任聯副主編十年,她的女兒夏祖麗為她寫的書《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便曾說道:「我家客廳是半個文壇。」熱情好客的林先生,除了自己親自動手做菜,邀文友來家裡吃飯、喝茶、聊天,也在無形間建立了一個作家齊聚的私人場所。

隱地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到林先生家作客〉,便是敘寫林家客廳的文學盛宴,「林先生為人熱情俠義,樂於助人,喜愛朋友,若有文友從國外回來,她總會為這些遠道回台的老友邀一些作家朋友聚聚……約會的場地不像現在一般人請客都訂在餐廳,林先生請客一向都在她家裡。那天是為了歡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和王洞新婚返台。夏志清當天神采飛揚,妙語如珠,而林海音特別燒了一桌好菜,加上大瓶紹興酒,使餐敘熱烈歡洽。……當天,夜深客人逐漸散去後,當時主編《幼獅文藝》的瘂弦就在那個客廳訪問了夏志清談散文,深入精闢。」名作家、文壇守門人設宴,另一位名詩人、雜誌主編藉機訪問歸國學者,精彩的文章、重要的文學事件在其間發生,所謂「半個台灣文壇」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我進入林先生家客廳的時間很晚,以林先生的輩分,原不必理會我這個小編輯,不過也許是林先生自己也是女性編輯,便對也寫小說的女性編輯特別關照,我加入「中國文藝協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華民國筆會」等文藝團體都是林先生介紹入會的。由於林先生家的客廳聲名太響亮,我第一次受邀作客,還真是坐立不安,不過正如隱地先生文章所說,林先生不僅好客,燒一手好菜,也喜歡拍照,聚會後沒幾天,便收到了林先生寄來當日宴會的照片。林先生有一本書《剪影話文壇》便是一本她拍的照片,搭配散文,寫出文壇盛況的精彩好書。

孫如陵主編時代也有許多重量級文人的聚會,呈現「客廳是半個文壇」的現象。在一篇題為〈方社圍座清談〉的文章中,寫道「方社」中人齊聚當時中國廣播公司節目部主任邱楠家中,午餐後開始圍坐清談,主題是「我和讀者的接觸及我的文章對讀者的影響」,雖說是以寫作方塊文章為主的專欄作家組成的方社社員的聚會,談論的主題也是方塊的寫作,但因為出席者包括了中華副刊主編林適存、中時人間副刊主編王鼎鈞、新生副刊主編鳳兮、中央副刊主編孫如陵、還有趙滋蕃、吳延環、耿修業等知名作家,這樣的聚會影響力不止半個文壇了。

梅新先生主編中副時,也許是個人習慣,也許是工作地點與時間的關係,他比較喜歡在報社附近的館子宴客,如此餐會結束後,方便回報社繼續工作。不過梅新主編家的客廳也稱得上半個文壇,《現代詩刊》的復刊、早期的《年度詩選》的編輯會議都是在那兒完成的。

到了我接任主編,一方面時代環境改變,一方面我不擅廚藝,也沒有一個適合大宴賓客的客廳,要想如林先生般和文人邊吃邊聊、激盪文學夢想是不能了,放眼如今的文學環境,「客廳是半個文壇」大約已成絕響。

※ 本文摘自《推浪的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