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你的生活,需要一台造夢機嗎?

文/人渣文本

科幻電影中的造夢機,可以讓你在睡覺時進入設定的夢境,在夢中做許多醒著時來不及做的事。假設造夢機真被發明出來,你認為這對人類社會來說,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電影《全面啟動》提供不同的哲學問題面向,也讓我們對造夢機的想像有更完整的瞭解。造夢機可以利用人類目前還沒辦法運用的睡眠時間,你可以在睡覺時繼續生產或運算知識內容。像是製造一個讀書、學語言的夢境,或是利用睡眠的時間來打電玩練功,就不會影響到你白天的生活作息和工作。

就此來看,造夢機的確很有可能被發明出來,甚至比其他科幻產品(像鋼彈或薩克)都還要有可能,因為它有明顯的商業利益,能讓生產者大撈一票,這是科技被開發出來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我們現在沒辦法利用的睡眠時間長達六到八個小時,當然這六到八個小時不可能都在作夢,我們也需要讓大腦休息,所以能利用的夢境大概只有兩到三小時。

不過在作夢的時候,因為我們不需要操作肢體,所以夢境的進展速度可以非常的快,雖然不見得跟電影所演的一樣是「十倍」速度,但至少快個兩三倍是沒什麼太大問題。

一旦擁有這個造夢機器,人們很可能不只是利用它工作、讀書、打電玩,甚至會製造出一個龐大而持續的夢境,讓我們能活在這個夢境裡面,甚至沉溺在這個夢境裡面。這類似吸毒,我們可能只想活在這自行打造的理想國。在電影中,也提到有人因為現實生活太過痛苦,所以他們寧願不斷的打麻藥讓自己活在夢境裡面。

考量到現實人欲,多數人會對造夢機所產生的影響感到悲觀,認為真有這東西的話,可能用來生產者少,拿來享樂者多。有競爭力者將更強大,他可以用這機器大幅提升產值與盈利,廢物則會更墮落。

真的會這樣嗎?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時候,也有人提出類似的擔憂,他們認為用個人電腦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少,多數會用來玩電玩,所以最好別讓小孩太常接觸電腦。不過個人電腦一路發展至今,對大多數個人電腦的使用者來說,「工作」與「休閒」沒那麼截然二分,上網看臉書,可能是做生意,也可能是打電玩,也可能把打電玩當成一門生意。

看看人類的現有科技,我們已擁有多種能讓人沉迷的高科技產品,像智慧型手機,其生產力更弱,娛樂性更高,但真正會沉迷於此的,還是特定的一些人,多數人還是過著平凡的生活。菸酒也是擺在那邊,會卡在裡頭出不來的,也只有一票人。

或許我們該問的問題,不是這東西的好壞,而是為什麼有人能夠控制它,有些人卻反而被它控制。

※ 本文摘自《渣誌:78個不正常的哲學問題》,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