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製菜園的泥土開始打造一個家:歡迎來到津端家!

文/太雅出版社

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

積存時間的生活》作者津端修一與津端英子,在退休前搬至高藏寺新城定居,從調配菜園的泥土開始,一點一滴建造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菜園。

負責家庭紀錄、環境整理的修一先生,用十足「理科」性格做得絲毫不差;掌握家庭中心的英子女士,在沒有新式料理機器的小小廚房中,用菜園裡當季的蔬果變化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分送親友、招待訪客。家中沒有太多便利的物品,只有耐用的家具和餐具,連電話也是老式的轉盤撥號。 「我喜歡要花費時間和勞力,而且不怎麼方便的生活。」修一先生說。有種從容不迫的淡雅,回歸到好好生活的初心,這就是津端家的風格。

隨著四季的推移循環,用五感體驗季節的生活方式:春日裡的播種、夏季的自製麥茶、秋季開始準備保存食品、冬天為農田鋪上落葉以躲避冷冽。雖然沒什麼錢,津端夫妻卻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不強求對方

津端夫妻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勉強對方。」

舉例來說,修一先生不愛吃蔬菜,英子女士就不會硬要他吃。

「我也不喜歡有剩菜,所以也會跟修一說:『你就挑你愛吃的吧!』我不會勉強他吃不喜歡的食物。」她每次都會依修一先生的喜好準備飯菜,如果擔心他營養不夠,就會另外想辦法,例如以每天早上的果菜汁補充。

「畢竟他的觀念是,女性服侍男性是天經地義。他是被這樣教導的。我覺得這沒什麼。」

相對的,對於英子女士的事情,修一先生也不會出言干涉。英子女士說想要購買什麼東西,他都會同意:「那就去買吧!」英子女士說想要做什麼事,他也會回答:「很好啊。」雖然有昭和時代(一九二六 — 一九八九)大男人主義的性格,修一先生大體上還是很有紳士風度。

「不管我想做什麼還是買什麼,確實修一都不會有意見。現在回想起來,他一直都是隨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真是難得。」

結婚五十多年,應該也經歷過一些風雨,兩人的關係卻好到讓人完全感覺不出來,或許是因為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總是會按照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

無法呆坐不動的個性

英子女士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之前,除了吃三餐和睡午覺、喝午茶,其餘的時間都在工作,不曾坐下休息。縱使晚餐過後要看電視,也會利用廣告時間動手織毛線或修補衣物, 不會閒坐發呆。

「不知道為什麼,我沒辦法呆坐不動。天生就是這種個性。」

如果想要過著符合當代風潮的合理生活,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英子女士卻刻意以麻煩又花時間的方式過生活。雖然一刻也閒不住,身影卻依然從容不迫,可見她是打從心底對日常生活感到滿足。

料理的空檔

「還有一點,勤快地做家事可以運動手腳,對健康很有幫助。活到這把年紀了,還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一次也沒有醒來,都是有在活動身體的關係。」英子女士結婚以後就變得很健康,不曾倒在床上起不來。這是她頗為自豪的一點。

「就算感冒發燒,女人也不能不做飯。就算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也會在該做飯的時候爬起來。我一直都是抱著這種觀念,畢竟結婚是為了讓另一半養活自己,自己也要盡本分把家事做好。」

但光是每天準備三餐就夠累人了,英子女士還要不辭辛勞地製作保存食品、甜點,再加上刺繡、手工編織、機織等手工藝。她為什麼能夠如此無所不能呢?

「只要願意花心思,多下工夫,生活就會比較細緻。生活本來就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舉例來說,早上用砂鍋煮飯時,可以趁著煮熟之前處理要保存的蔬菜,或是煮果醬、揉餅乾用的麵團。

「通常都是在廚房同時進行。因為利用空檔,不太會有『做完什麼事』的感覺。」原來如此。無論是什麼事情,想到要一口氣做完,就會有抗拒的心理。但如果是利用空檔一點一點地慢慢做,就不會覺得辛苦了。

本文介紹:
明日也是小春日和》。本書作者/津端修一、 津端英子;出版社/太雅出版社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退休樂活趣
  2. 製造,有機的幸福生活

mooInk繁體中文電子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