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ixabay

紅唇、假髮、眼妝──這些時尚元素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了?

文/阿爾貝托.安傑拉

在「酷刑室」內,每拔一根毛髮,主人便發出一聲用力壓抑的慘叫。傳來的古怪尖叫聲,讓兩個奴隸的臉上閃過一抹微笑,整個發亮,但他們馬上掩藏起笑意。他們將腰彎得更低,更用力刷洗地板,以隱藏他們的忍俊不禁。他們看起來很像兩個正在刷洗船上甲板的水手,但事實上,他們正用一小塊浮石擦拭一塊美麗的馬賽克。這是讓這些石製傑作保持乾淨和閃閃發光的最佳方式。

現在,早上的活動已經熱鬧滾滾。特別是在一個房間內,女僕們不斷來來去去,她們都是奴隸。

這是主人的妻子,女主人的房間。一個奴隸拉開簾幕,於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場面在我們眼前展開:三名女僕正在女主人臉上塗抹著化妝品。

她正坐在一把高背的柳條扶手椅上。化妝過程正進行到最細膩處。一個奴隸正用炭筆「強調」女主人的眼睫毛。她將藉助些許的灰來做出暈染效果。她小心翼翼地上妝。在她對面,另一名奴隸高舉著一面青銅鏡子,好讓女主人可以緊盯著化妝的每一步驟。你得在手術室裡才能感受到相同的緊張氣氛。

我們環顧一下房間。在一側,一個打開的化妝箱端放在有小獅腳的桌子上。這個精緻的木盒上裝飾著雕刻的象牙鑲嵌裝飾。我們瞥見化妝箱裡有乳霜、香水和油膏,裝在以玻璃、陶土和雪花石膏製成的小罐裡。我們也注意到兩把以相當精美的骨頭製成的梳子、鑷子,以及一些用來塗抹乳霜和面膜的小銀刷。在化妝箱四周則散布著裝有各式化妝品的罐子,它們都是打開的。

化妝的動作和工具實際上與我們今日所知的非常相近:強調眼睫毛,眼瞼上塗抹著眼影等等。儘管如此,所用原料卻有些差異。比如,用在眼睛上的原料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眼圈粉在當時已經存在,但為了凸顯眼部輪廓,羅馬女性也會使用烏賊墨水、銻,或從烤過的椰棗所提煉出來的燈黑。

就拿我們的女主人為例,奴隸女孩所使用的其他原料著實使我們大吃一驚。桌上放著一片用來當小盤子的貝殼,裡面仍然有些黑色的糊狀物。而這糊狀物的主要原料竟然是烤螞蟻!

現在,化妝師正要進行最後的修飾:她正要為女主人的嘴唇塗上顏色。根據奧維德的史料,羅馬貴婦可選擇的顏色範圍很廣,但她們最喜愛的顏色就跟現代人一樣,是鮮紅色。唇膏是以鉛丹(紅鉛)或朱砂(紅硫化汞)製成,不幸的是,兩樣材料都有毒。

現在,女主人抿抿嘴唇,凝視著鏡中倒影。她的眼神明亮,肌膚煥發光澤。做得很好;她稱許地對著一位奴隸女孩點點頭,女孩則害羞地低下頭。

事實上,我們只看到早晨化妝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再早個幾分鐘踏入房間,我們將會看到一種特殊粉底的準備方式。

目的雖然簡單,卻很棘手:要讓年近四十的女主人(這在當時可是高齡)看起來更年輕。但要怎麼辦到呢?奴隸女孩準備了一層薄薄的蜂蜜,再加入一些油脂和一點鉛白,鉛白能讓皮膚看起來更加閃耀動人。為了讓女主人的臉龐看起來更加年輕紅潤,她在粉底裡加了一點紅色顏料。然後,在女主人臉上輕輕塗抹一層粉底後,她將一點赤鐵礦粉塗在雙頰上,讓皮膚明亮,閃閃動人。

富裕羅馬女性的早晨化妝程序相當繁複,不亞於準備一份精緻佳餚。

有時甚至連身體的其餘部分都會塗上色彩:腳底和手掌塗上紅色,乳頭塗上金粉。當然,這些人顯然負擔得起昂貴的化妝品。

最後,這儀式最特別令人吃驚的步驟在於畫痣。早在羅馬時期,女性便依照精確的規則在臉上畫上假痣:不同位置(嘴角、臉頰等等)的痣則傳達不同意涵。

美容面膜

在我們繼續探索前,值得在此為美容面膜和皮膚乳霜寫一小段專文。它們在羅馬時代非常盛行,而好幾位作家,從奧維德、加倫到老普林尼都曾大力推薦。它們的種類繁多,且其原料和所能帶來的益處,特別是對那些有皮膚問題的女性而言,更是令人吃驚。

比如:母牛胎盤被用來治療皮潰瘍;公牛膽汁用來治療斑點(兵豆則用來去除其他部分皮膚上的斑點);奶油可以治療肉癤;水仙花球莖可當作軟化劑和美白聖品;小蘇打用來治療割傷;甜瓜根和蒔蘿可當做美白藥物;小牛生殖器的萃取物則被推薦來治療皮炎⋯⋯

像埃及人的髮型

女主人最信任的女僕拍拍雙手。負責化妝的女孩離開房間,換另兩位女孩進入房間。她們要替女主人做頭髮。其中一位女僕負責管理她的假髮,她急忙走到一個小櫃子前,拿出三頂假髮,並將它們放在桌上。每個顏色都不同:金色、紅色和黑色。

我們無需對羅馬時代已有使用假髮一事感到吃驚。實際上,當時的女性非常流行用假髮。它們以真髮製成;紅和金色假髮來自日耳曼,黑色則來自中東和印度。假髮是奢侈品,因為購買時得付出高額的關稅。

女主人選了紅色假髮;她將會在今晚的晚宴上戴上它。奴隸在接下來數小時的工作便是整理假髮,確保它會在晚宴時處於最佳狀態。考量到它的龐大和必須整理的鬈髮眾多,這並非件輕鬆的差事。

女主人不會在白天戴上假髮,而是頂著她真正的頭髮,因此必須加以梳理和造型。這就是為什麼她將第二個女孩—梳頭女僕叫進來的原因。她帶來一整套的象牙梳子、髮針、緞帶和夾髮用的夾子。她有很繁重的工作要做,從將女主人的頭髮弄捲開始。由於女主人的頭髮相當直,因此,她會使用一項直到今日仍在使用的技術。她叫另一位奴隸將一小只火盆端進來,裡面的木炭已經燒得滾燙。她用木炭將兩個中空的鐵棒加熱,然後用鐵棒將女主人的頭髮弄捲。

我們必須指出,在圖雷真治下,女人的髮型時尚達到令人讚嘆的繁複程度,而這是逐漸演變出來的結果。

你得想像與我們的時尚趨勢相類似的事物;根據時代的不同,髮型有著巨大的變化。通常引進新髮型的是第一夫人,也就是,皇帝的妻子,或皇帝家族裡的女性成員。在帝國境內,所有女性在看見展示於公眾場所的權勢女性雕像,或雕刻在貨幣上的臉龐後,都會試圖群起仿效。羅馬世界的偉大「時尚設計師」其實是那些權重位高的女人。

因此,隨著朝代勢力更迭,髮型越變越複雜。比如,奧古斯都的姊姊奧塔薇雅創造了一種所謂的「奧塔薇雅髮型」。這髮型的樣式是太陽穴周遭蓄著濃密的鬈髮,前額也留下幾綹小鬈髮,然後用這幾綹鬈髮後頭的頭髮編成一條辮子,往頭頂盤成雞冠狀,最後與梳在後頸上的髮髻(由許多條辮子盤成的)連接起來。

女性臉龐被一圈鬈髮圍繞的髮型蔚為時尚。人們開始追求更為誇張的效果。女性自身的頭髮不再足夠做這類造型,因此她們求助於髮片,將它們層層堆疊起來,活像劇院裡成排的座位。這些髮片堆得如此之高,讓女人的頭髮看起來像座巨大的鬈髮噴泉。這些髮型相當驚世駭俗,類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的流行風格,並在頸後用辮子盤成髮髻。我們輕易便可想像,負責頭髮造型的女奴就如同一位得烤出結婚蛋糕的糕點師傅,每次梳理女主人頭髮時都必須投注的大量時間。

根據資料顯示,這些巨大驚人的髮型似乎多半為矮個子女性採用,以增加身高。而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羅馬時代的女性一般來說並不高。

在這個我們所描述的時代裡,富裕羅馬女性的髮型抵達演變的最高峰,呈現前所未有的形狀和高度。她們創造出一種張開於雙耳間的垂直扇形髮型,以看起來像耳環的優雅鬈髮作為收尾。有些女人看起來像是在頭上頂了個椅背。另外,有些女人的髮型是如此氣勢不凡和高聳,讓人聯想到教皇的三重冠。為此新風尚推波助瀾的是圖雷真的妻子普洛蒂娜。因此這風格被稱做「普洛蒂娜髮型」。

我們就此打住。但你要知道,這只是羅馬髮型演變中的一個時期。在後來的世代裡,著名的新髮型將會出現,比如,「甜瓜」、「烏龜」和「榆木」髮型。

最後要提一件奇聞。羅馬女性顯然很喜歡染髮;特殊的混合染料使她們能擁有金髮和紅髮。為了擁有烏黑的秀髮,你必須混合羊脂和銻。當時也有藍色和黃色染料,但通常是妓女或行為不檢的女人才會染這種髮色。長期使用下來,染料顯然會毀損髮質。這是為什麼有色假髮受到如此廣泛採納的緣故,它能讓你每天都能變換新的髮色和不同的髮型。

※ 本文摘自《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立即前往試讀►►►